蒲英从西姆拉到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地区,有两条道路供她选择。
    最近的一条,是在22号公路到达兰布尔之前的三岔路口,就拐向北,到达喜马偕尔邦边缘的马纳里后,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唐格兰拉山垭口,沿着马列(马纳里——列城)公路,最后抵达拉达克地区的首府——列城。
    这条路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曲折蜿蜒,是印度军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重要后勤供给线。
    但是受到海拔和地形的影响,路况很差,总长才475公里的路,最快也要走上两天。
    最初,蒲英选择的是这条路途短的马列公路。
    但是,当她重返西姆拉后,打听到的最新路况信息是——唐格兰拉山垭口这些天突降暴雪,马列公路被大雪覆盖,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通行。
    蒲英不得不选择了另一条较远的道路。
    从西姆拉向西北,先到达查谟克什米尔邦的首府——斯利那加,再从斯利那加向东北,经卡基尔,最后抵达列城。
    这条路的总长几乎是马列公路的三倍了,但是路况就好得太多了,算下来路上最多花费三天时间。
    才仁包来的越野车性能,可比那个小塔塔汽车好多了,他们当天晚上就抵达了斯利那加。
    不过很快,蒲英发现自己悲剧了。
    才仁在新德里帮她买的那张印度电话卡,竟然一到克什米尔就没信号了。
    就连才仁从管家那儿拿来的英国手机的国际漫游,也没有信号。
    和当地人一打听才知道,在克什米尔。
    只能在当地办的卡才可以打通,外部的卡一律不能用。
    这就是印度的国情。
    各个邦与邦之间,不像中国的省与省之间的关系,而像是不同的国家一样。
    人种不同,语言不通,宗教、政治和经济也都很难统一。
    最坑爹的是,运输一车货物每经过一个邦,都要交税。
    蒲英当然不愿意为了在克什米尔仅呆几天。
    就又花钱办一张手机卡。
    何况,她先前在西姆拉发的短信没有回信,也让她决定放弃了手机这种通讯方式。
    不过,她已经在宾馆通过互联网,发送了密信到阿哥那边的秘密邮箱。
    但那也同短信一样,没有及时收到回复。
    蒲英猜想,家里的人应该是对这些突然来自印度的未知信息进行查证。
    并要经上级首肯后,才能拿出应对方案吧。
    还有可能,对她的情况最熟悉的索朗达杰阿哥,暂时没有负责这边的事务吧?
    不管怎么样,她相信自己的报告,最终一定会送达有关部门的手中的。
    本来,她计划是第二天就离开斯利那加的。
    但是在这里才知道:从斯利那加到列城,一路几乎都是沿着印巴边境走行,会经过不少印度边防军的驻地,所以外国人必须开具特殊许可证。
    另外,对于拉达克以东的中印争议地区,中国游客是不可能拿到许可证的。
    克什米尔人多是穆斯林,拉达克地区则是藏传佛教,所以蒲英显然不能再扮印度教徒了。
    此时的斯利那加城,不仅有几十万的印度香客,还有不少外国背包客。
    原来这里的风景颇有点像阿尔卑斯山脉。
    也是一处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