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就连高夜自己都不明白,自己怎么一瞬间有了如此多的思绪。
    多愁善感一向不是自己的作风,可是陈陶的那两句话却一直回响在自己的脑海之中。
    如今徐晃所部做为先锋,兵锋已经直指泰山郡的莱芜县。
    此处离着孔融的北海城,也不过三百里而已。
    如今袁谭的兵马,大都集结在齐国的临淄一带,只待春暖花开就要继续攻打北海。
    说起来在北海城下耗了这么久的袁谭,早就是憋了一肚子的火。
    原本自己以为就凭着孔文举那个书生,自己拿下北海,占领青州绝对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毕竟久经战阵的田楷都不是自己的对手,被自己愣生生的赶回了幽州,一个孔融算得了什么?可是让自己没想到的,是孔融手下的那员小将,别看年纪不大,可是手段当真不一般。
    就凭北海那几千人马,愣是把城池守了个水泄不通。
    其实也怪自己如今手下兵马不算充足,整个冀州的兵马,都被袁绍调去攻伐幽州去了,自己手下总共不过三万人马。
    不过想当初自己也不过只有平原一郡之地罢了,自己凭借手中三万人马,大败了田楷之后,算上战损,在加上分散到各地的守军,自己虽然地盘扩大了不少,可是手中能用之兵却不剩多少。
    这才让潘璋那个家伙在北海大出风头。
    虽然自己可以募军,可是潘璋一样可以。
    如今自己在青州已经耗了两年,自己还有多少年能耗得起呢?
    满面愁容的袁谭,和座下满面笑容的辛评相比,当真是有一种巨大的反差在此。
    人家都说皇帝不急太监急,如今对于他们二人,倒正好反了过来。
    袁谭恨不得明日就拿下北海,后日就占据青州,辛评此时反倒是心平气和,一个劲的劝袁谭稍安勿躁,缓缓图之。
    “仲治先生,你老说要缓缓图之,这都缓了两年了,北海城还在孔融的手里,你让我如何能不心急?父亲偏爱三弟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若是没有拿得出手的功劳,又怎么能压得住三弟,将来好继承我父亲的基业?”
    “哈哈,大公子此言差矣。
    如今主公春秋鼎盛,尚不是立嗣之时,大公子有的是时间。
    如今主公把大公子派到青州,何尝不是在锻炼大公子?别看三公子如今留守冀州,看似恩宠,可三公子一直呆在冀州,如何能获取军功,在军中立足?大公子如今已经有夺取三郡之地的功劳在手,三公子又如何能比?”
    “话是这样说没错,可是我那二弟这一次,随着父亲一起出征幽州,就算三弟尚且年幼,尚无军功。
    可是二弟这一次跟着父亲,必有军功斩获,我心中又岂能不忧啊?这个潘璋,当真可恨!
    我此时恨不能将其碎尸万段!”
    “大公子不必心急。
    二公子就算跟随主公有所斩获,又岂能和大公子独当一面相比?那田楷也算是个人物,最终还不是败在了大公子的手中?况且北海如今已是强弩之末,两年过去了,那北海虽有刘备相助,可是大公子发现了没有,曹操居然偃旗息鼓,没有去打徐州的主意,大公子可明白是为何?”
    “哼,那曹操如此行事,我又怎么知道为何?先生,我等如今在说青州,你拐到曹操那里做什么?”
    “大公子啊,在下说的就是青州啊。
    那曹操为何不去攻打徐州?就是为了坐视刘备和吕布相争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