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城 (第2页)
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
说。
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心灵,是情感。
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4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
5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
:主体能动的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的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
,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有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6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
: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的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的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
了。
思考问题
1“艺术生产”
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1提出: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看,文学创造是一种生产。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艺术活动称为艺术生产。
2关系:
a、物质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
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b、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从属于物质生产或直接为物质生产服务。
精神生产总是受到物质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并随之发展而发展。
精神生产的历史发展和变化,不同历史形态下精神生产的不同性质和特征,从根本上说是被物质生产所决定的。
c、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它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在:精神生产的繁荣发展并非与物质生产绝对同步,它一旦从物质生产中独立出来,就反过来对物质生产发生作用。
d、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1与科学的本质区别: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