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城
1雅与俗,从字面上看,一个是高雅美好,一个是平凡通俗,文艺作品是适应人美的精神需要而创作出来的。
雅与俗是相对的,俗中有雅,雅中有俗,并且不断变化,相互转化。
2衡量雅与俗、提高与普及文艺作品价值高低的标准,要看它是否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是否为人民群众所赏识。
3对于这问题,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
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出发,大力发展高雅严肃的艺术的同时,重视引导通俗文艺的健康发展。
6、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
1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民族的优秀文学逐渐成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一个民族文学活动的新成就,很快就可以传播到世界各地。
文明的多样性、文学艺术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
2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不同民族的文学艺术的对话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是推动文学艺术创新与发展的强大动力。
各民族要以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胸怀和态度,积极汲取、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成果。
由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这是人类文学活动发展的历史趋向。
3但在这个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并不是抹杀各民族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而是“和而不同”
的多样性的统一。
要使民族文学的珍品真正成为人类共同精神财富,就必须打破种种壁垒和隔阂,大力加强各民族文学艺术的相互对话、交流活动。
4民族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民族文学繁荣和世界文学进步。
世界文学在形成的过程中,各民族文学在汲取其他民族文学养料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弘扬和发展本民族文学的民族特色。
各民族文学只有保持和发扬自己民族的独特性,才能使世界文学园地更加绚丽多彩。
第六章
基本概念
1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2艺术生产:马克思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把艺术活动称作“艺术生产”
,将其与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活动一起列入“精神生产”
的范畴。
3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客体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
,认为文学的客体是地利与人之外的自然。
这里的“自然”
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