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明与本书答伊利斯永眠者书友(第2页)
选了天主,除非做上门女婿,否则卡努特就没机会上位了。
所以盘算来盘算去,唯一可选项其实是正教——而卡努特本人也是“君士坦丁堡留学归来”
,算起来也和东边更亲近一些。
然而,不幸的是,瑞典国王是天主教,当地地方势力是古代多神——如果主角选择正教,那就是被两面夹击的结果——所以,至少,眼下,乃至挺长的一个时期内,皈依正教是自己找死的行为。
以上是主角对基督教的敌意很大,以及不能选择皈依的原因(当然,书的世界里的原因是,在君士坦丁堡的时候,主角被教士狠狠的坑过,基督教只是被波及的池鱼)。
而接下来,则是“基督教和文明”
之间的关系。
以我浅薄的见识而言,不考虑神灵是否真的存在,单纯的以历史的眼光观察人类的信仰发展史的话。
从最早的原始人,对于世界和世界运行的规律认识极其浅薄,自身力量也非常薄弱,因此本能的对他们所难以战胜、不能解释、无法抗拒的一切事、物、现象都存在着敬畏和膜拜之心。
这也就是最早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万物有灵之类的。
之后,随着慢慢的演化,或者说人类的进化和强化,渐渐的人们开始崇拜一些具象化和人性化的东西,倾向于想象自然伟力之后有“具有人格化”
的神灵控制之类,并进而将这些神灵人性化、体系化。
希腊神话、埃及神话、北欧神话,甚至可能包括咱们这边的祖先崇拜之类,都是如此。
再往后,就不是“人类认识的进化和改造自然能力增强”
能解释得了的了。
对于一神教的发展史我知道得不多,但似乎从犹太教开始,人家就是一神教。
只从欧洲世界的多神被一神取代来看,应该说,是“来世宗教”
取代“现世宗教”
;“平民宗教”
取代“精英宗教”
;“去人格宗教”
取代“人格宗教”
——换句话说,人类的希望寄托在死后了;神灵的存在更象神灵了(或者说人的成分更少了)。
无论是希腊、埃及还是北欧,甚至包括爱尔兰、斯拉夫之类的偏门(会比北欧还偏门吗?),基本都可以认为是现世的、精英的和人格的宗教。
希腊埃及爱尔兰斯拉夫什么的不提,单说北欧神话的话,基本就是“神灵”
和“英雄”
的世界,跟平民没什么关系(其实也不完全是,至少,被英雄们成片成片宰掉的,都是平民)。
然后,只有真正顶尖的英雄,死后才能上瓦尔哈拉去大吃大喝永远享福。
不够能打的战士和甚至连战士都不是的死老百姓?对不起,死翘之后地狱里的死神赫尔在等着你。
至于地狱里的生活怎么样,我手头的资料里没提过。
不过想想看,对于当时的北欧人来看,没有野猪肉吃,没有蜂蜜酒喝,更没有漂亮妹子作陪的日子,恐怕无论如何也算不上什么好日子。
而且,北欧诸神,虽然一个比一个牛逼,但个个都是妥妥的人,各种私仇恩怨小心眼、杀人抢劫偷情等等(好吧,诸位大神原谅我),完全没有半点神灵高高在上超凡脱俗的样子,除非你对超凡脱俗的理解就是凡人一拳打死一头牛,神灵一拳打崩一座山;凡人夜驭三女,神灵夜驭三女神。
而后来的一神教就完全不同了。
人们在现世所做的事,不过是在刷声望而已,重点是死后的功德值够不够支付去天堂的门票钱。
做好事(比如杀异教徒什么的)就能洗刷罪过,让神喜欢;神喜欢了,或者罪赎完了,就能上天堂享永福。
不然的话,地狱里的各种惨象我就不多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