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出战,为杜伏威报仇的心腹义子王雄诞、阚棱两人当场战死——这两人也是杜伏威的十三个义子中威望最高的,非但有勇有谋,更是以武勇著称,杜伏威辅公佑二人被掳走以后,两人在江淮军中非常有分量,不但能控制住杜伏威的嫡系,勉强也能压得住之前收编的各路中小义军。
    ……
    六合一战之后,江淮军的主力一败涂地,几乎散了架子,变成了十几只流寇四散分逃。
    过了不久,来护儿顺利攻克高邮,而陈棱也再次主动出击,将混乱的江淮军击溃。
    至此,江淮三大势力,李子通和杜伏威先后身亡,只有左相才依旧占据淮北。
    当然,此时的江淮仍不安稳。
    因为在宇文化及的授意下,左仆射宇文承基以朝廷之名连发三道诏书,第一是轻徭薄赋,永不加税,第二是整顿军务,第三则是对天下教门开展整风运动。
    前两个还好,第三项就是捅了马蜂窝。
    可惜赵昆毫不手软,伐山破庙焚寺,杀的人头滚滚,把寺庙多年来的财产充入国库,对那些不配合寺庙的和尚也绝不留情,体重超过一定数量的全部烧死,没过线的充作奴隶。
    掌管宗教事务的宇文承基规定寺庙道观一律要有朝廷发布的许可证,并且和尚道士也要经过考试,获得文牒才算合法。
    至于各大小寺庙道观的方丈住持观主,都是由新成立的教门协会任命,具有品级……
    此间种种,不一而足。
    倘使独孤策在这里,必然觉得这种政策十分眼熟。
    除此以外,对于那些造反的势力,赵昆更不留情,杀的杀,贬为奴隶的贬为奴隶。
    隋军一方面严肃军纪,对百姓秋毫无犯(军队内的宣传是老百姓穷兮兮的没啥好抢的,要抢就抢大户),一方面破城以后对跟朝廷没站到一条线上的士族门阀大户大肆压榨,满门抄斩,诛九族的鳞次栉比。
    在隋军的有秩序抢劫和按照大致贡献分配的方针之下,江左士族苦不堪言。
    而且,朝堂内还有不少大家族因为各种原因被抄家——乱世里大家族四面下注或者结寨自守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宇文化及查到一家处理一家。
    无论是通匪还是不服王化,总之士族的日子难过的不得了。
    当然,这么一搞,宇文阀差不多算是把能得罪的都得罪了。
    可惜赵昆根本不在乎,在他看来,都跳出来更好。
    佛门僧兵,杀!
    佛门高手,杀!
    四大圣僧,杀!
    江淮流寇,杀!
    割据军阀,杀!
    反叛的士族,杀!
    大败江淮军之后,本来开始准备自江都返回长安的隋军很快就因为战火四起而耽搁了期限。
    但是频频出手的赵昆生生把江南给平定下来。
    战争后丰厚的收入和可以预计的回家期限也让骁果增加了不少耐心,同样,屡战屡胜以及各种收入也让其余隋军战争欲望空前高涨。
    因而奇迹般的,隋军本身没有出什么乱子。
    这种情况下,江南各地居然很快达到了赵昆的要求——接受朝廷指挥和调度——因为有胆子不接受的全都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