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不要怂就是干一 (第2页)
需要身强力壮的身体,还需要长期的训练以及实战经验的积累。
不是随便几个月一两年训练就能打硬仗的。
谁知道赵昆没有去找流寇的麻烦,流寇反而找上门来了。
赵昆闻讯,勃然大怒。
两路兵马里李子通来的最快,他首先带领一万多兵马迎战李子通,丹阳那边则是派宇文士及领兵支援。
两军交战,李子通见隋军人少,以为隋军仓促迎战,又因为杨广的死而兵无战心,信心满满。
谁知赵昆亲率宇文阀的亲骑当先,以一万骁果迎战,一战击破敌军阵营,从中央洞穿李子通军阵营半里地,长驱直入无人能挡,烧掉了中军大旗;主将李子通率亲兵死战,被赵昆一枪刺穿了胸口。
李子通军大溃,投降者不计其数。
而在丹阳那边,杨广死前,赵昆就已经派遣了原本的右御卫将军、江都太守陈棱驻守丹阳,又招抚了丹阳的义军首领乐伯通,没等到宇文士及的援兵到达,辅公佑就已经被打的大败,仗着武功带领残部逃了回去。
陈棱是一员宿将,曾经远征流求,杨玄感作乱时期又率众万余人击平黎阳,斩杀杨玄感所署的刺史元务本。
后来陈棱奉诏前往江南营造战舰,至彭城,孟让带领“义军”
号称十万人,占据都梁宫,在淮水狙击隋军。
陈棱从下流暗中渡江前往至江都,率兵袭击孟让,大破。
杨广最后一次巡幸江都的时候,李子通据海陵,左才相掠淮北,杜伏威屯六合,众各数万。
虎牙郎将公孙上哲为了保护江都安全,帅兵出击,被杜伏威打的全军覆没,于是陈棱率领宿卫兵出站,屡战屡胜。
如果不是因为正逢荒年,杨广又带着车架和大军到达扬州,弄得百姓负担太重,纷纷揭竿而起,给杜伏威增加了无数兵源,他早就完蛋了。
不过陈棱对杨广十分忠心,正是因为如此,赵昆才把他放到丹阳,让他镇压江南。
和他一起的,还有来护儿的第六个儿子来整。
作为荣国公、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的第六子,来整武艺很高,达到一流高手的境界,又骁勇善战,征讨高句丽的时候就所向皆捷。
他又善抚军士,因此镇压“义军”
也时常告捷。
诸敌作歌说:“长白山头百战场,十十五五把长枪。
不畏官军千万众,只怕荣公第六郎。”
陈棱为主将,来整为副将,统帅精兵,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赵昆闻讯之后,十分高兴,一面命令宇文士及继续攻打杜伏威,一面携大胜之威,议立新帝。
————————————
因为正处于丧期,江都现在颜色十分素净。
贵嫔萧氏抬头看了一眼太阳的高度,一丝愉悦轻松浮上心头……因为很快要到吃午饭的时间了,今天这一天终于又熬过了半天。
杨广一死,她们这些人就尴尬了,特别她的份位不是很高。
虽然皇帝还没有确立,但是燕王要登基的消息已经传的甚嚣尘上。
因为从萧皇后,到那些隋室老臣——有些人,譬如来护儿这种,资格比宇文化及还要老,只是权位不如——再到江南士族和山东士族,清楚杨广心思或者在杨倓那里已经下了注的,都支持燕王当皇帝。
什么,你说嫡子还有一个齐王?就那不成器的东西,还是让皇帝生前当做皇太孙培养的皇长孙继位吧。
虽然权势最大的宇文太师没有表态,但是……
萧氏幽幽叹了一口气,提起毛笔在砚台里慢慢地蘸了蘸。
大部分时间,杨广在女色上头挺淡的,宫女的数量虽然庞大,可后宫数来数去,受到过宠幸的,也就就这点人。
杨广在的时候,她就没想过争的过萧皇后,现在她的儿子也不会争的过对方的孙子。
她的每一个动作都非常缓慢、煞有其事,仿佛在做一件极其重要的事。
事实上也确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抄录佛经。
萧氏把《金刚经》翻了一页,心道:再抄两页,应该就能用午膳了。
其实她不信佛教,不过正在尝试抄一些佛教著作,大约过一阵就能真的信了?
就在这时,她的贴身侍女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