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郭威驾崩五日以后,柴荣便顺利地于灵柩前登基。
    只是,郭威虽说一代雄主,将大周朝内部的事情安排得妥妥帖帖,他却没有办法控制敌人的动向。
    而新皇帝继位,大赦天下,然后封赏群臣及禁军之后没多久,建都太原的北汉主刘崇闻讯,十分高兴,他认为周有丧事,天子新立,无力征战,正是兴兵灭周的好时机。
    他遣使与契丹通好,自称“侄皇帝”
    ,乞求契丹派兵合攻后周。
    显德元年二月,契丹派大将杨衮带领骑兵万余及步兵五六万人,号称十万,到达晋阳,北汉主以张元徽为先锋,领兵三万,联合进逼泽、潞二州,后周泽潞节度使李筠穆令以两千步骑抵御联军,在太平驿被打败。
    联军乘胜包围,除留少量部队围困潞州外,大部队长驱南下泽州,企图一举灭亡后周。
    于是,刚刚混上皇帝宝座的赵昆,就要面对第一个问题,北汉和辽国的联合攻击他的帝国。
    不得不说,对方的这个时机选的确实很好。
    郭威的安排虽然妥帖,没有给周朝内部的有心人留下机会,但是对于新皇帝而言,这时候说能够让军队上下一心,将士用命,奋不顾身就是个笑话了。
    柴荣缺乏战阵经历,对禁军有恩却没有足够的威信,只有皇帝的权威。
    而这个权威在五代的时候并不靠谱。
    对于赵昆而言,他并非柴荣本人,对于这个时代的军事和政治知识与那位皇子差的远着呢。
    这两个月以来,在登基前,他除了忙前忙后还要尽可能维持柴荣的习惯,防止被人看出问题。
    登基后他虽然可以放松不少——当皇子时候和当皇帝时候习惯和性格有变化其实是很常见的——可是相应要处理的事物也多。
    因此,虽然他不是第一次当皇帝,依旧处在一个适应期。
    偏偏他又不打算玩垂拱而治,把大权下放。
    ————————————
    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后晋安重荣的这句话,正是五代十国时期最好的写照。
    套用后来历史课本上的说辞,就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而对野心家来说,这反而是好时候,所谓“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
    ,在这个没枪的年代,那真是有兵就是草头王。
    什么门阀什么出身,都比不上手下的兵卒来的有威力。
    这也正是赵昆没有急着前往汴梁的主要原因。
    以无面者如今的实力,杀一个没登基的皇子根本不叫事儿。
    如今他没有任务在身,而假如真有什么命运的反噬历史惯性什么的,他也有办法扛过去。
    当然,能不自己沾手就不沾手也是必要的。
    就像修道者最忌讳沾染无干因果一般,总是身负各种任务在身的无面者们,一般也是多一事儿不如少一事儿,通常能避开的后果反噬都会避开。
    不仅仅是能力问题,也是态度问题。
    问题是之后。
    他当皇帝的主要目的,还是利用一个帝国的资源来修复、补充庇护所的空间。
    所以,对于这个帝国的控制力就变得很重要,甚至考虑到效率问题,要求还非常高。
    当然,任何情况下,皇帝对于帝国的控制力都是越强越好。
    但是只要没有低到一个临界点,皇帝位子的稳固和生活舒心的程度都不会出现特别严重的问题。
    因而单纯是要过把皇帝瘾的话,直接去汴梁替换掉郭荣就行,可要是打算依靠帝国的力量做点什么,就必须有充足的准备。
    目前来说,这准备主要来自于时空裂隙另外一头的灵魂和即将到来的物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