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胡方看着办公室外埋头苦干的编剧们,不由感叹道:“注意力经济支配下,相比新人如何冲出重围,那些已经活跃在综艺市场上的老面孔的未来之路,似乎更加牵动人心。”
“他们让观众又爱又恨——几乎没有人不会被沈腾、贾玲的包袱收服,在大张伟、郭麒麟的碎嘴中哭笑不得,但又很难忍受其霸屏各大综艺带来的审美疲劳。”
沈锋点点头,毕竟还年轻,闲着没事也看看流行的综艺节目,也算侧面了解一下年轻人的喜好。
都说综艺创新不易,穿梭于大量雷同节目中,抖包袱、说段子、插科打诨算得上是一个职业吗?
艺人立身之本又是什么?
频繁通过综艺与观众对话,被透支的荧幕形象和人设该如何修复?
当选秀机制大举入侵,综艺咖是否也要面临选秀艺人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窘境?
所谓综艺咖未来何去何从?
在自己看来这个词并非贬义,而是指那些综艺节目在个人通告中所占比重较大,且拥有一定综艺感的艺人。
任何人的走红不是巧合,必有过人之处,毕竟能把人逗笑更是一种天赋,而能在热浪中保持冷思考,持续收获观众缘,需要一种非凡的能力。
会抖包袱……能讲段子……懂得插科打诨……擅长自损自黑……对新鲜事要了然于胸信手拈来……能主动挑起话题……也接得住其他人的梗……
这样的佼佼者比起好演员好歌手更是凤毛麟角!
因为综艺的笑料就是一种碎片化的输出,铺垫、埋梗都不需要,高密度地刺激观众笑点就行。
高强度模式对艺人的损耗很大,由于“人”大于“作品”,个人标签被不断强化,比如沈腾的懒,贾玲的胖,沙溢的憨,大张伟的贫,郭麒麟的碎嘴,魏大勋的抠门……
比如很欣赏的沈腾,通过春晚《今天的幸福》《扶不扶》以及《欢乐喜剧人》中一系列小品,成功搭建起郝建宇宙。
郝建远比沈腾出名,他没有具体的身份、职业,可以是一切平凡小人物,贱贱的又总是不走运,穿梭于不同的时空中,遇到各种啼笑皆非的故事。
随着搞笑潜能被大众发觉,又逐渐成为真人秀节目的常客,连续三季担任《王牌对王牌》常驻MC更是把“沈叔叔”叫出了圈。
之后进军影视圈,虽然交出不错的票房成绩,但相比之前话剧、舞台剧角色的丰富性,明显戏路在持续收窄,角色与其自身的界限不断模糊。
相比黄渤的剧抛脸,从《夏洛特烦恼》到《疯狂的外星人》,沈腾似乎只能演喜剧,扮演的角色始终都是他自己。
这肯定也不是他自己想看到的结果!
想想邓超为什么退出如日中天的跑男?
“德云少班主有点可惜了!”说起这个话题,胡方认真道:“如果说《庆余年》让很多人看到他表演的潜力,那电视剧《赘婿》官宣时的反对声则让业内人士对他的可塑性画了个问号。”
“虽说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但综艺咖拍戏只能本色出演的魔咒始终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