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使他快乐的是这些,而并非是高深的修为和通天的法力。
若是得以破颈成功,那日后他定会平步青云更上一层楼。若非也他就会终生,至此不前。
这些他都是一清二楚的,其实就连自己究竟何时才能突破瓶颈,他都是大概清楚的。历史正因为什么都知道,所以才如此惆怅吧。
生活中缺少了未知,那必定是十分寂寞的。所以说,他师父并没有急于,让天资聪颖,比自己更加优秀的师弟去学习预知。
因为,之于他师弟来讲,他真的年岁是很小很小。可以说他尚未经历过尘世中的为人处事,与辛酸苦辣,若说现在传他功法,让他看穿世事,那或许,在往后的数百年中,他都将会是落寞的。
或许这种落寞来会自于什么都知道,又无能为力。许多人挤破了脑袋,踏破了铁鞋,都想来寻求仙法、道术。但他们却不知道,太少上真的忘情。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
最高明的人能不为情所累,不涉情,最下之人扰于世,顾不上有情。
据说当年,晋朝王戎死了儿子,他悲不自胜。他的好朋友山简去看他,说何必如此。他回答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山简佩服他的话,更加为之悲痛。
晋朝王戎的忘情论,认为“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有别于“太上忘情”、“圣人忘情”。
忘情绝不是无情,而是有情的,可是有情却不为情牵、不为情困,要把情处理得豁达洒脱。有情是好的,但是有情一有到沾滞、一有到不洒脱的地步,就把情给弄得乌烟瘴气了。“圣人”和“太上”绝不这样把情给弄糟了,甚至弄成恶形恶状化。
王戎说“最下不及情”,也就是指这种水准的人,“最下”是全无格调的,连情字都不足语也。“太上忘情”的范围是广义的,当然也包含男女的爱情在内。在爱情的离合上,尤其在离别、分手时所表现的,最能看出一个情人的水准。
圣人也并不是超脱于感情之上,不屑与之,而是说他们能把握住情的分寸,知何事可为之,何事不可为,知何时为知,何时不可为。
而下层之人,无人不食五谷,无人不知无八苦。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会苦。七爱别离苦。八五受阴苦。汝等当知。此八种苦。及有漏法。以逼迫故。谛实是苦。集谛者。无明及爱。能为八苦而作因本。当知此集。谛是苦因。灭谛者。无明爱灭绝于苦因。当知此灭。谛实是灭。道谛者。八正道。一正见。二正念。三正思惟。四正业。五正精进。六正语。七正命。八正定。此八法者。谛是圣道。若人精勤。观此四法。速离生死。到解脱处。汝等比丘。若于此法。已究竟者。亦当精勤为他解说。”
生,求不得不生(不生非死);老,求不得青春;病,求不得健康;死,求不得永生;爱别离,求不得团聚;怨憎会,求不得解脱;五蕴炽盛,求不得清明。求,就是欲。求不得,便是苦恼。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生八苦七难,我们都要经历,谁都逃不过。“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人这一生没有谁一生顺遂如意,无常苦无大难。
而往往都是苦中来的感情,最值得珍惜,最值得回首,这也是所谓“患难见真情”。
但是到底所谓的“真情”现在何处呢?何人知,何人晓!
就像是,有人说“情不知何起”,那究竟是从何而起呢?谁又知道,谁又能说清呢?何人懂,何人知,何人自清呢?
不知苦楚,不信神佛。一个未经世事的人,如何能知道人间苦楚,如何能在预知中拿捏分寸呢?或许他们的师父真正担心的,是这一点。
而这一点,正是老人带自己师弟下山的原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小小的脑袋,多多的问题。他知道师兄并不会给他一一解答,或者说他的师兄应该会知之不提吧,所以也就没有问了。
“你是否想知道绿衣男子到底在等谁?”冷不丁的老人突然问了这句话。
小孩听了之后很惊讶,他用那种又惊讶、又不可思议的那种表情看着老人。
“师兄……师兄,你不会是吃错药了吧?怎么想着告诉我呀?”
说罢,小孩抽了自己两巴掌。“疼,疼……真疼。看来这是真的。”
老人看了看他笑了,说的:“知道我为什么告诉你吗?有事让你帮忙。”
“啥?果然,你以往都不愿意告诉我这些事的,我就知道你告诉我就没好事儿。说吧,要我帮什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