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十二年孟春,恒河平原的油菜花如金色浪潮般漫过堤岸。
    高务实的第五子、刘馨的长子高淳,正身着精钢锁子甲,站在恒阳(注:即前文的孟加拉府达卡,因此城在恒河以北,按中国取名方式,“山南水北曰阳”
    ,故由高务实改为此名)的“入海楼”
    上,俯瞰麾下近六万大军列阵。
    士兵们的甲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前排火枪手的“万历三式”
    枪管斜指天空,枪管下方的卡槽插着锋利的刺刀,星星点点的闪烁着杀气。
    年仅十七岁的高淳,实际上已经在当初的孟加拉、如今的“河口”
    一省历练四年之久。
    从最开始的“权抚河口等处地方监管河道提督军务”
    ,到后来的“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抚河口等处地方”
    ,以及最近的“河口都统使”
    。
    看似官职变动不大,辖区范围更是毫无变化,仿佛只是调整了本兼各职的先后,但其实内里相差但凡官场人士都知道是天壤之别。
    诚然,他能以如此年纪承担重任,主要原因自然是出身,不过如果以为他只靠身份就获得了这样的重托,那就太看轻这位被京华内部私下称为“南王诸子最善战者”
    的能力了。
    高淳与高渊、高沐两位兄长一样,十三岁起被“外放历练”
    ,抵达河口。
    虽然一开始,他并无太大的决策权,主要依靠高务实给他配备的部属、幕僚管理当地,但也与高渊、高沐一样,高务实为他单独编成了一支亲兵。
    相较于嫡长子高渊麾下兵力强大的“虎贲”
    亲军,高淳麾下的亲军规模只和三哥高沐相当——不到六千。
    准确的说,是约莫五千六百人,即一个协的兵力。
    对于这一协亲兵,高淳拥有直接指挥权,并且不受高务实给他配备的幕僚班子影响。
    抵达恒阳的第一年,高淳没有什么特别的举动,只是认真了解当地与周边各国情况。
    无论是西部相邻的莫卧儿帝国比哈尔邦,还是南部的诸国——如贾坎德、苏古贾、凯翁贾尔等十余个大小国家,他都认真研究了相关形势。
    第二年,他忽然率军南下,以六千亲兵神兵天降于凯翁贾尔都将其逼降,然后西进击败前来救援的贾坎德、苏古贾两国,一次收服三个小国作为附庸。
    由于此次大胜,他获得了高务实的放权,因此第三年他再次出兵,连续击败并降服了德干高原东部十国,并与更南部的地区小霸王戈尔孔达王国达成互不侵犯条约。
    双方约定:戈尔孔达承认大南对以上十三小国的宗主权,换取大南承认其与戈尔孔达的当前边界,双方互不侵犯且友好互助。
    在三年的任期、两年的战争中,高淳全部以劣势兵力出击,却打赢了七场会战,而且场场全胜,战损比最差也打到1:35,而最佳战绩更是骇人听闻的1:9,以至于高务实听到消息之后也不由得沉默半晌,才说了一句“只望淳儿此生永不骄矜”
    ,而当时陪在他身边的高淳生母刘馨,那真是差点压不住嘴角的弧度。
    而在第三年任期的下半年,他更是依靠京华早前的部署,联络了京华暗中支持多年的几个敌对莫卧儿帝国势力,约定了一些“反莫卧儿同盟”
    该做的事。
    “启禀都统使,西路艾哈迈德内加尔军已越过高止山脉。”
    斥候适时呈上战报,“其主将马利克?阿姆巴尔以两万轻骑为前锋,沿讷尔默达河西进,扬言不止要收复失地,还要与梅瓦尔军会师于乌代布尔。”
    高淳瞥了一眼地图,艾哈迈德内加尔王国对莫卧儿帝国来说是一块硬骨头,后者连续打了至少二十年,从阿克巴大帝时期就开始,每隔几年就兵攻打,但直到如今也不过是占据该国一半土地,迄今未能全面征服。
    (注,原历史上还需要两年多才能彻底征服该国,但本书中艾国持续得到京华输血,因此更加坚定敌对莫卧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