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娘子就只好在姐妹们赏梅的时候关在小书房里,给大老爷读书。
    大老爷果真是个忙人。
    就算在腊月里,张总管也是每隔几天就要回一次苏州,为大老爷取信。
    当时通讯不便,信件是亲朋好友之间联络感情的唯一渠道。
    大老爷又是总管江南的大红人……可以想见,给他写信的人会有多少。
    本家族长一支的来信,是要认真读的。
    桂家这几年也很走红,和杨家又是多年的交情,来信更是不能放过。
    还有西北一带大老爷未入仕之前的老友,现在也多有傲啸山林成就一方名士的,这些读书人脾气最古怪,也不好怠慢。
    在各地做官的同年与同乡,更是一向同气连枝,在朝廷里互为声援,信件来往,自然是少不了的。
    更有大太太这边的亲戚,想要和大老爷攀攀交情的地方官吏,大老爷直属统辖的江南各级官员……
    哪一天要没有十几封信,那准是哪一处的驿站出事,耽搁了信件传递。
    七娘子就给大老爷念信,“大人台鉴……”
    这是不熟悉的新朋友来信,还透着小心翼翼。
    “海东亲启……”
    是来往多年的好友,话语里就多了随意。
    “四妹夫安好?”
    是大太太娘家亲戚的问候。
    朝廷里的一件事,往往被十多个角度复述出来,再送到大老爷案头。
    大老爷的书房里天天上演罗生门。
    光是皇上下令由许凤佳训练水师,以备来年下南洋时前导护卫的事,一个人就是一个说法。
    同年是探问,问大老爷皇上是不是有意让许凤佳跟船下南洋积累功绩,回京后再给许家进爵。
    本家是请大老爷转致祝贺,又问大老爷有没有意思自组一条小船队跟着朝廷的船只南下经营些买卖,如有,别忘了算本家一份。
    江南各级地方官又向大老爷说明,水师在某地和当地百姓出了某某摩擦、某某冲突,已在下官的努力下摆平……来卖人情。
    也亏得大老爷能把各色潜台词都听得分明,记在心底。
    七娘子这才知道,自己今天的锦衣玉食,并非侥幸。
    没有大老爷这么好使的一个脑子,就算有秦家提携,杨家也断断走不到今天这个地步。
    就算她自己一向自负脑子灵醒,这么千头万绪的人事,七娘子也觉得实在应付不过来。
    而这还只是大老爷工作的一小部分而已,甚至不能算是他的本职工作。
    平日里他要揣摩圣意,要稳定江南,要主持各项生产工作,要操心天灾,要赈灾、要灭匪、要收税、要……
    知县解决不了的事,找知州,知州也做不了主,就找布政使,布政使做不了主还可以找总督,可总督做不了主,总不能找皇上吧?
    也难怪大老爷平时懒得在内宅的事上操心。
    这外宅的事,可要比内宅更烦扰多了。
    大老爷却也真是个能人。
    往往七娘子一封信念完,他也就想好了回信的主旨。
    就嘱咐七娘子记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