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女郭盈 (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说来这女子名叫郭盈,其父郭飞本是京城里的一个颇有名望的商贾,且喜好结交天下英雄。
却说当年郭飞认识了入京城不久的袁绍和曹操一干年轻俊杰,终日在家中设宴宴请。郭飞的妻子李氏,也就是郭盈的生母,却也是个倾国倾城的大美人,舞女出身。因此郭飞有时候会让李氏以舞助兴。哪知袁绍垂涎李氏美色,有一回特请了郭飞夫妻在其府中做客,更在酒水中下了迷药,迷奸了李氏。哪知李氏刚烈,次日醒来后得知自己被人侵犯,羞愤之下,竟然上吊自尽,不久后被府中下人发现。当时,袁绍正因公务在外,醒来后发现自己妻子不见了的果非,又惊又怒,遂在袁府大闹。府中管家自不敢告诉郭飞,其妻已死,便蒙骗他,李氏已回府中,另外又派人通知袁绍。袁绍得知李氏上吊而死,吓得大惊失色,连忙用重金收买了朝中宦官,正好当时张角等人正谋划起事,京城里有不少同伙。唯恐有失声望的袁绍,当机立断,收买了宦官后,拿了文令,便以私通反贼的罪名,领兵要去擒拿了郭飞一家。
还好当时曹操听得风声,念郭飞为人仗义,便先来郭家通风报信。郭飞自知大祸临头,正好有友人在河内,且家业极大,甚至可以说一手遮天,便请曹操派人把当时只有五、六岁的郭盈送去河内。却不料,当时两人对话,被郭盈听到。年幼的郭盈大哭大闹,因时间紧迫,郭飞不得不亲自下狠心把自己的女儿打昏在地。
说来,当时郭飞拜托曹操把郭盈送去的地方,正是河内的第一大世家,司马家也。
对于少年,郭盈虽然没有爱意,但却还有感激,看他满脸落寞、痛苦的神情,郭盈心头一揪,忽然说道:“义兄,待我大仇得报。我愿答应你一件事,以报你司马家的多年恩情。”
少年一听,不由双眸射出两道精光,很是认真地问道:“什么事情都可以?”
只见少年眼里很快充满了色欲之色,郭盈很明白自己的义兄想要的是什么,但还是轻轻地点了点头。
“呵呵,这诱惑可真人难以拒绝。”不过,少年很快又恢复如常,紧接又笑道:“不过你我情同兄妹,你大可不必如此。就算你不说,我也一定会替你复仇的。冀州那里我已一切准备完毕,从今日起,你便是汉太保甄邯的后人,你父正是上蔡令甄逸,而你的名字叫做甄宓!”
“中山甄家?这种大世家的人最是不可信,义兄就不怕他们会走漏风声?”因为袁绍的关系还有大世家素来以家族利益为上,自私自利,不顾弱小生死的作风,郭盈恨透了所有大世家的子弟,就连司马家也是一样。就连她的义兄,有时候做的事,她也是十分反感。但多年身居世家,她也很明白她的义兄也是身不由己,毕竟一个世家想要保持长盛不衰,需要算计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且每个世家,上上下下,算是食客、家丁、婢女、私兵等等,规模若是小的,起码也有数百人以上,规模大的,那起码是上千人以上,如司马家这种等级,至少有五、六千人以上,这些人的生计,几乎都压在了她的义兄身上!因此她的义兄,不容自己有丝毫错失,凡事都也只能以世家的利益为先,毕竟这些人可都是他的家人、族亲!
“无需多心。这甄家与我司马家长期有商业来往,加上近年兵荒马乱,买卖都不好做了。甄家亏了不少,平日里还要我司马家照顾。若是得罪了我司马家,不出数年,他甄家苦于生计,恐怕不久便家破人散。再有,袁绍成了冀州新主,这甄家正想要去好好巴结,故而多次想要与袁家联姻。哪知袁绍的那几个儿子各个眼高过顶,甄逸自己却也不争气,生的那两个女儿都是寻常货色。袁绍那几个儿子都看不上,加上甄家已经开始没落,却又占了不少土地,袁绍早有心取而代之。因此联姻之事,自然没有下文。那甄逸却是害怕得很,屡屡向我求计。所以我…”说到一半,少年忽然皱了皱眉头,虽然早有准备,但在郭盈面前要把这话说出时,却没想到竟如此的难,自己的心更有一丝的揪痛。
“所以你就将计就计,让我做那甄逸的女儿,只要袁绍那几个儿子中意上我。这样一来甄逸就有了资本和袁绍谈条件。而司马家自然能够从中获利不少。而我成了袁家的媳妇后,日后自不怕没有机会向袁绍这狗贼复仇!”郭盈面色冷淡,不禁不慢,用她那天籁之声说着,就像是与她毫无干系,反而更令人怜惜。
“你不怪我?”
“义兄说笑了。司马家还有义兄对我恩重如山,就算要我去死,我也不会皱半个眉头,何况一直以来都是我主动要求义兄替我寻求复仇的机会,如今时机来了,我谢义兄还怕来不及,又岂会怪责义兄呢?”
郭盈越是显得平淡,笃定。少年就不禁越加地揪心痛苦,为了不让自己失去冷静,还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叹声道:“那好吧,明日我便派人送你去甄家。趁还有时间,义妹你再弹一曲给我听吧。”
“好。”郭盈难得露出盈盈一笑,可惜少年却没有这个勇气去看。不久后,幽美的琴声如清风拂动,徐徐飘来,少年很快就沉寂在美妙的琴声之中。
待一曲停下,少年睁眼,望向了船头的方向,呐呐道:“司马懿啊司马懿,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不敢去留下,你真是个没用的懦夫啊!”
另一边,却说在昌邑城中,此时城内已经安稳下来。为了安抚民心,马纵横却无拆穿刘岱逃去的事情,城内军民都以为刘岱已诛,欢兴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