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时间飞过去。
    这日清晨,雾气浓重,远处的山峰轮廓若隐若现。
    陈及冠站在石板院子里,双脚像是生根般扎在地面,浑身气血如大江大河般涌动。
    秋天的清晨微微寒冷,但他额头却冒出一层薄汗,热气腾腾。
    站了半个小时的桩,浑身都热乎起来后,这才收起架子,吐出一口浊气。
    他现在没测试过自己的力气有多大,但持之以恒的锻炼,自觉气力已经过了成年壮汉。
    当然,还远远比不上姐夫苏虎,姐夫是天赋异禀,更别说也在自己的带动下坚持站桩。
    陈招娣打开木门走了进来,手里提着早餐,有肉包子、油条、豆浆等等,分量很足。
    家里不缺银两,她也不用在吃食上节省。
    吃早餐的时候,陈及冠突然想到白马镇今年的文会应该也要举行了,想来张银宝和徐锦书可以一同去参加。
    不知为何,他有些想念私塾的日子。
    摇摇头,吃完早饭后,背上书箱,朝县学走去。
    他来的时间一向比较早,讲堂里的学子稀稀拉拉的,大部分人都还在家中踌躇。
    和几位同窗打过招呼,他找到自己的书桌,盘膝坐在支踵上,拿出《春秋》仔细看了起来。
    这本自秀才爹遗留下来的书,已经微微泛黄,边角处已经有褶皱,显然被翻看过多次。
    哪怕是陈及冠自己,这本书籍也看了不下五次,但每次重新拿起这本书,总会有新的感悟。
    不仅是这本书,任何一本儒家经典,里面蕴含的知识和体会都是无穷的,每过一段时间,或者经历一些事情后,再看一遍就会有新的感悟。
    而在这个过程中,心智似乎也随之成熟稳重,整个人好似璞玉,逐渐变成了光彩夺人的玉器。
    而陈及冠每每会把自己新的感悟记录下来,他的笔记也有将近十本,全部放在一个小木匣中。
    在他眼中,哪怕是金银都比不上这些感悟,他准备好好保存,以后当做传家宝物,足够让后代受益无穷。
    或许,那些世家便是如此传承下来的。
    世家大族最大的优势不是数不清的田产店铺,而是家中收藏的藏书,这些珍贵知识能够让家族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俊杰。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世家子弟的眼光和普通人不一样,不会局限在某一个地方,而是站在更高的地方思考事情。
    思维方式的不同,眼界的宽度和广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读书人的前途。
    陈及冠虽然有一个现代灵魂,却从来不敢小觑天下读书人。
    他前世只是一个普通人,或许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有许多先进见识。
    但在思考方式和眼界上,还真没这些世家子弟厉害。
    所以他很珍惜现在读书的机会,并且努力提升自己,想要跨越阶层,这是必不可少的一点。
    至于推翻封建,建立大同社会的想法,他完全没有过。
    多大力做多大事,他自我认知很清醒,自己就不是做那种大事的人,还是安安心心融入这个古代社会,努力改换门庭来的实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