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三十四
话说有一天,小弟子屁颠屁颠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一脸求知若渴的样子,说:“师父啊,我这心里头有个大大的疑惑,就像那肚子里揣了个大西瓜,不问出来就憋得慌。
您知道那趺阳脉要是微而弦,按道理说应该会腹满对吧?可要是肚子不满呢,就肯定会大便不通畅,还两肋巴骨那儿疼得厉害,这说是虚寒闹的。
那咱中医里头,有没有啥灵丹妙药能搞定这事儿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今儿个是动了真格了,便捋了捋长胡子,一脸仙风道骨地说:“你问对人啦!
这事儿啊,咱们的老祖宗早就给咱指了条明路。
趺阳脉要是微而弦,本该腹满却不满,大便难,两胠疼痛,那就是虚寒在作祟。
这时候啊,咱们得温补起来,用什么药呢?吴茱萸汤!
这可是个宝贝疙瘩。”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吴茱萸汤?听着就好厉害的样子!
师父,快给我讲讲这方子咋配的,有啥讲究?”
张仲景仙师微微一笑,开始娓娓道来:“这吴茱萸汤啊,简单说就是四味药: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咱们按照古时候的计量,吴茱萸得用上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片,大枣十二个劈开。
不过啊,咱们现在不用古时候那套计量单位了,为了方便,咱们就把一两算作5克吧。
这样一来,吴茱萸大约是5o克(一升换算成现代重量约为5o克,这里为便于理解,采用此近似值,实际使用时需根据药材质量和煎药器具调整),人参15克,生姜3o克,大枣嘛,你就挑十二个肥嘟嘟的,洗干净劈开就行。”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点头,仿佛已经闻到了那药汤的香味。
师傅接着说道:“这四味药啊,那可不是随便凑在一起的。
吴茱萸,这家伙可是个暖胃散寒的高手,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能把胃里的寒气烧得无影无踪。
人参呢,大补元气,增强体力,就像是给你身体加了个级充电宝,让你精力充沛。
生姜,温中止呕,还能帮助吴茱萸把寒气往外赶,就像是给身体请了个清洁工。
大枣呢,甘甜入脾,既能调和药性,又能给你补充点糖分,甜甜蜜蜜的,让你喝药也能喝出幸福感。”
“哎呀妈呀,这方子也太神奇了吧!”
小弟子听得目瞪口呆,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药材在自己身体里大展身手,打败虚寒的场景。
张仲景仙师看他那副样子,忍不住笑了:“别急,还没完呢。
咱们把这四味药放到锅里,加上七升水,注意啊,这里的七升水也得换算一下,大概就是现在的14oo毫升左右。
然后,咱们开小火慢炖,就像炖肉那样,耐心等着。
等水熬得只剩下一半,也就是大约28o毫升的时候,咱们就把药渣滤掉,剩下的药汤就是咱们的宝贝了。”
“喝的时候呢,记得要温服,别烫着也别凉了,每次喝个七分之一,也就是大约4o毫升,一天喝三次。
这样,连续喝几天,保证你那些虚寒症状跑得无影无踪,大便顺畅得跟滑滑梯似的,两肋巴骨再也不疼了。”
小弟子听得哈哈大笑,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病愈后活蹦乱跳的样子。
不过,他转念一想,又问:“师父,这方子虽然好,但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啊?”
张仲景仙师赞许地点点头:“问得好!
这吴茱萸啊,虽然是个暖胃的好手,但它味道有点冲,有的人喝了可能会觉得不舒服。
所以啊,要是喝了之后胃不舒服或者上火了,就得赶紧停药,或者来找我调整方子。
还有啊,这方子主要是治虚寒的,你要是热性体质或者正在上火,那就别凑热闹了,免得火上浇油。”
小弟子一听,连连点头,心里头对师傅的敬佩之情又多了几分。
他心想:“这中医可真是博大精深啊,一个简单的方子就能解决这么多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