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黄锋在包拯写完第一首诗时还没有完全的服气,还在埋怨父亲怎么就直接认输了,不让自己再写。
当包拯第二首诗写出来之后,才明白父亲有多么明智,自己就是绞尽脑汁也写不出这样充满气势的的诗句,输的真是心服口服了。
“不知包公子对策论一道可曾有过涉猎?”这时的黄知县已经忘了最初让包拯等人作诗的目的,而是有了更深远的想法。
如今朝庭越来越重视科举,在科举的命题上已有所改变,除经义和诗词外策论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包拯的诗文肯定没有问题,如果策论再有所建树的话,科举高中是必定的事,如果从合肥县出一位年青的才子,这个人正好又是自己推荐上去的话,对仕途是很有帮助的。
“学生,年纪尚小,虽对时事有些想法,却登不了大雅之堂。”包拯面对黄知县的提问没有一点儿客气。
黄知县一听,这个黑脸少年还挺狂,表面上好像谦虚,骨子里头却透着傲气,小小年纪对朝庭之事有点儿想法就不错了,还想登大雅之堂。真是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包拯很有宁老先生当年的风采。
“宁先生的学生教的不错啊。”黄知县笑着对宁老先生说道。
宁老先生看了看包拯,不知如何接黄知县的话,心说包拯平常不怎么爱言语,见了知县大人反而信口开河了,不过他的诗确定写的不错,难道他对实事也有过人的看法。别一开口就说外行话,将在黄知县面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好感弄没了,这一趟就白来了。
“不知包公子对澶渊之盟有何看法?”黄知县提这个问题并非随便一问,这场战争刚刚过去十年,对澶渊之盟的认识也在发生着变化,对于这个盟约利弊的争论越来越大。
真宗皇帝当然希望大家认为这是大宋一场伟大的胜利,以此来彰显他的英明伟大。
可文人士大夫们不给皇帝添点堵就不能表现出来他们的存在。
当契丹人的武力威胁去除后,许多文人跳出来开始反思真宗皇帝的错误,认为澶渊之盟本身就是个错误,是大宋的耻辱。所以黄知县才拿这事来考包拯。
“澶渊之盟是在当时条件下当今圣上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寇准等一干老臣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大宋谋取了最大利益。”对于这个盟约后世也有不同的看法,包拯是属于认为这个盟约总体看来对大宋是有利的一派。
“那燕云十六州就不用收复了?”黄知县同大多数文人的想法差不多,总觉得没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情况下与契丹人停战就是失败。作这个决定的人就是卖国。
“实际上燕云十六州从来未在我大宋的统治之下,何谈收复。”包拯在话语上也没有客气。
“这.......,可面对强敌用财物换取一时的安宁难道不是懦弱无能的表现吗?”这燕云十六州确实不是大宋丢的,所有的文人故意忽视了这一点,黄知县只好换了个角度喷。
“大宋建国先天不足,燕云十六州被契丹人占领,失去了对抗游牧民族的有利地形条件,只能在平原上面对付敌人的骑兵,又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