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xbxwx.in,最快更新先秦百家谈最新章节!

    儒家很推崇礼乐,不仅是其实质内涵的礼法,同时还推崇由礼所衍生出来,表示社会和谐的乐,而且早在孔子的时代,就认为乐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什么是乐?礼记里这么解释”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

    古人认为,美妙的音乐并非出自人之手,而是天地之气和合而成,是正气的体现,只有在天下太平的时候,才会出现乐舞,出现庆祝等活动,所以可以说,终孔子一生,都在追逐恢复一个礼乐清明的盛世,当然终其一生都没能实现这个目的。

    论语里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爱吃肉,之前说孔子收徒弟,要学生交十条干肉当学费,但是当孔子在齐地听闻韶乐的时候,三月不知道肉的味道,完全沉浸在美妙庄严的韶乐之中了。

    后来朱熹老夫子做解的时候,说孔子这是”盖心一于是“也就是佛家讲的系心一缘,则万缘摒弃,说的是孔子太专心了,专心在一件事的时候,就忘记了周围的事,实际上朱熹的时代,很多思想已经加入老庄,佛道等部分,但是朱熹老夫子即反佛教也反道教,但是从佛教道教借走的东西一点都不少。

    乐是六艺之一,在古代是君子必学的,我们现在想象的酸腐秀才大多是民国时候,新文化运动以后所呈现出来的形象,实际上在古代,六艺所要求的士子其实要求蛮高的,不仅要文武双全,还要懂乐、画、书法、数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那么儒家为什么会重视乐?相比我们今天,艺术主要是作为一种审美的部分出现,但是我们今天听的主要是流行歌曲,看的是漫画之类的,对于真正的经典之作,古今中外的经典,其实能静下心来去欣赏的并不多。

    实际上在国家安排的课程里,一直到高中,都有这部分,像是音乐鉴赏、书法。美术、还有语文选修会有一本讲诗歌的,其实这些课程如果有心,静下心来学习一下,对于审美的培养和鉴赏品味是有好处的。

    当然这部分现在都是选修课,除了艺体生,这些是不加入高考的,当然也不可能加入高考,不然的话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也不公平,但也因为这个缘故,学校是不会开课的,会被主课占掉。

    楼主记得以前高中的时候,学校受教育部门要求开书法课,当时学校竟然找不到老师,最后只能让美术老师来代,美术老师是学西方画起家,对于国画不能说不懂,但是了解并不深入,对于书法基础的体,落笔,锋藏之类的其实了解不多,也就是教一下握笔,然后写两张字之类的,能不手抖就很不错了,至于说临帖啥的,是完全不教的。

    而在孔子的时代,乐往往是伴随礼而出现的,而且是庄严的大礼才有,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礼是神圣的,乐也是神圣的,要怀着特别的心去领会和听。

    而同时,礼乐一定要伴随一个太平的时代,才可能出现,在一个混乱纷争的时代,人人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谁还有心去追求精神享受呢?

    在孔子的要求中,一个君子的行止是要合度的,张嘴就骂娘是不行的,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都是必须的,除了祭礼所用的乐,在六经里还有个部分,就是《诗》我们今天诗是拿来朗诵的,在更早的时候,诗其实是拿来唱的,配合一些韵律唱出来。

    这部分其实不仅儒家有,有兴趣的话,去道观听早课,法事,这些法事不要看只是道士在那转圈圈,念咒啥的,实际上道士唱的叫”经韵“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门派,有不同的韵,像是楼主这里,四川的广成韵,还有北方的全真正韵,江西的灵宝正韵等等,仔细听的话,会觉得很古朴悠扬。

    这其实是道教在传播过程中,为了方便传诵而出现的,古时候僧道都要出门云游,而僧道一般住的地方,就是在各地的寺观中挂单,一般挂单的时候你不能光吃饭不干事啊,一般来说,要跟着道观里的道众一起做功课,做法事等等,在这个时候,就需要诵经科仪,而各地的道士,方言未必相同,那这时候诵经声不齐,就不够庄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有了统一的经韵,在师父给弟子过经的时候会一并传给弟子,这样唱出来的经是完整庄严的。

    佛教也有自己的梵呗,等等礼诵的方式,而这些其实都是音乐的表现形式,如果有心的可以去参访,深入了解这些乐曲,都有特别的韵味,陶冶情操都是很不错的。

    中国古称华夏,后来叫汉人,在历史的开端,我们并非是一个血脉构成的单一民族,更准确点说,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也就是说是文化连结起来的民族,那这个文化的部分,其实也可以说是儒家讲的礼。

    华夏这个词,便是如此而来,实际上在周以前,华夷之辨并不严,我们看封神演义,说西岐伐纣,和八百诸侯共商,那这八百诸侯里有很多是我们后来说的,蛮、夷、戎、狄,甚至在学术界还在争论,周当时是汉人血统还是其他部族。

    实际上周才有了华夏这个称谓,而这个称谓是伴随周公定礼而出现的,但是真正形成我们今天所讲的汉族,华夏族,其实是始皇帝时候的事了,而在春秋时期,孔子所在的今天山东一代,也属于夷的范围,只是那时候蛮夷不是贬义词,只是一种称谓,在秦以后才出现争论。

    而华夏这个词,在后世注解里说”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中国人在早期时候,应该叫夏人,夏是大的意思,有大国之意,《说文》里说华,荣也。夏,中国之人也,珿中原之人。

    也就是在孔子所确立的思想中,延续周礼的部分认为,华夏所区别蛮夷的地方,就是礼乐,用我们今天的话讲,是文明,是稳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