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xbxwx.in,最快更新打造宋帝国最新章节!

r />
    张丑淡定的对鲁君说道:“我来鲁国是特意为君上和鲁国吊丧的。”

    鲁君大怒:“你怎敢这么说?”

    张丑说道:“君上您为鲁国的谋划大有问题。历来战争都是要站在胜利者一边的,而您却站在失败者一边,这却是为什么呢?

    鲁君怒极而笑,问张丑道:“先生你认为齐国与楚国战,两国哪一国能获胜呢?”

    张丑回道:“这怕是鬼都不知道吧。”

    鲁君问道:“那先生又为何敢说我鲁国是站在失败者一边?先生又凭什么敢说来给我鲁国吊丧呢?”

    张丑说道:“齐国和楚国都是当世大国,两国势均力敌,它们又哪里在乎鲁国的帮助呢?既然两国对鲁国都不甚看重,那么鲁国为何要先提前站在楚国这一边?臣下认为鲁国最好的做法莫过于在齐楚两国间保持中立。齐楚大战,如果楚国胜,那么楚国兵马必然有许多损失,它若是要继续进攻齐国,则它必然就要依仗、拉拢鲁国;若是齐国胜,那么齐国国内的兵马必定也会有很大的损失,这时鲁国站在齐国这一边,齐国必定要感激鲁国,如此则鲁国所得的利益还会少吗?”

    鲁君想了想,觉得这确实很有道理。他同时也听出了张丑的言外之意,如果鲁国不保持中立,那么齐国必然现在就会进攻鲁国的,如此一来反倒是鲁国先替楚国挡抢了,就算最后战争胜利了,鲁国也必定损失惨重。到那时,鲁国又能获取多少好处呢?他是一个“君子”,不屑于去考虑个人的利益,然而他作为鲁国的君主,其所作所为则必然要考虑鲁国的整体利益。于是他立即派出使者跟随张丑去追回屈原,告诉楚国,鲁国将在齐楚大战中保持中立。

    屈原收到鲁国背盟的消息十分沮丧。他实在没想到鲁国作为周礼的保存国,堂堂的礼仪之邦,竟然也会这样不讲信用。

    然而随后他听到了更震惊的消息:说服鲁国背盟的游士张丑随后又游说了宋国大行人戴言,想要让宋国投靠齐国。于是他赶紧去找戴言想要劝住宋国。然而当他赶到以后,戴言却在齐、鲁、楚三国使者的面前当场宣布:宋国不加入齐楚任何一方,将在齐楚战争中保持中立。

    得到这样明确的消息总算是让屈原松了一口气。而随后不知是运气到了还是怎样,当张丑和鲁国使者离开以后,戴言却又把屈原叫来了,对屈原说道:“屈子当知我宋国实乃小国,齐楚皆为大国,我国哪一方都得罪不起,对于齐楚的大战,我国在明面上只能保持中立。然而魏齐两国依仗强力不敬天子,私自相王,破坏天下秩序,必须给予惩戒。我宋国有心而无力,天下能承担这一责任的只有楚国。楚国伐齐,我国虽然明面上会保持中立,然而我在此保证,我宋国私下必定是站在楚国一边的。在下可以代表宋国与公子签订密约:楚国伐齐,我宋国将开放边境放楚军国境,楚军也可以在我宋国境内设营驻军;楚国大军需要军粮,可以找我宋国购买,有我宋国在,贵国的粮食供应必然充足,楚国不必担心与齐国之战战线拉长的问题;我国做出这样的承诺,只希望贵国作为大国能够遵守道义,大军在我国驻扎的时候不要骚扰我宋国百姓,另外贵国对我国收取的贡赋实在太多,我国希望能够稍稍减少给楚国的上贡。”

    屈原对于得到这样一份外交成果十分意外。在他看来,宋国对楚军开放边境,提供军粮,这就意味着这场战争宋国确实是愿意站在楚国一边的,宋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倾向性,就差没有直接派出军队帮助楚国直接出战了。而作出这么大的让步,宋国所得的仅仅是希望楚国不要骚扰宋国百姓,并希望减免对于楚国的贡赋,这些条件对楚国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的。而这同时也说明宋国的上层都是有仁心的贵族啊,宋国的爱民之心令他动容,这也令得他对亲自参与此事的戴言肃然起敬。

    屈原与戴言订立密约以后,屈原与戴言又有了些交往,他发现这位比他还年幼的宋国贵族知识无比渊博。戴言也说出了他判断鲁国必然叛楚的原因——鲁国与宋国一样,都是承受不了大国怒火的国家,大国之间的争斗小国只能保持中立。他对此输得心服口服,在即将离开宋国之前,亲自赋诗一首赠与戴言。诗曰:《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原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这是屈原在宋国行馆内看到了橘树(实际上是枳)而做出的诗,在戴言看来这确实是一首十分优秀的诗。考虑到诗经里面大部分的作者都不明确,这首诗可谓是历史上有记载的诗人所写的第一首咏物诗了。诗的前半部分咏橘树之外貌,后半部分咏橘树之精神。屈原也以这首诗表达了对于自己和对戴言的期望,希望他们两人都能够拥有像橘树“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爱国品质。而事实上他们两人也都是热爱祖国的公子贵族,屈原非常愿意与这样的贵族做朋友。对于戴言,他的评价也是十分高: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戴言是一个喜爱诗的人,他十分满意屈原的这首诗。当即命家臣将这首诗写下来,装裱好,将其珍藏。随后他赠送给了戴言两本书,一本是《几何学》,一本是《逻辑学》,两本都是集齐他与墨家众弟子智慧的优秀书籍。而最令屈原惊叹的则是这两本书竟然都不是用竹简写就的,而是用一种新材料——纸所写就。由于纸到现在依然无法实现量产,这些仅有的书写材料也只能用在墨家和农家自己书籍的编写和研究上。戴言也拿出了他所剩不多的纸,将其赠与了屈原。

    有了这些交往,两人由于拥有差不多的背景,又各自拥有独特的才华,短短时间内两人竟然都有些惺惺相惜的感觉。在戴言眼中,眼前的屈原也不再是他在后世历史里所见到的那样一个优秀诗人,一个文化符号,一个忠于国家的愤青,屈原更是他在这个时代的朋友。他不由得有些担心屈原日后的凄惨生活,想要出言提醒,然而终究还是没有开口。

    屈原回国时,戴言出城十里相送。

    做完这些事以后,他就开始在宋国静静等待齐楚之间的大战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