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这伏羌境西南不远处,有一座拔地而起山峦,它正看如旗,横看似龙,侧看像兔,名曰文旗山(后人称大象山)。
    文旗山下有一条沟谷,时人称大沙沟。
    大沙沟尽头高岗处,有个小村落,名唤古风台。
    相传,上古帝王,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的伏羲就出生在这古风台。
    古风台有伏羲洞,深幽无比,无人敢进,洞前有天然巨石,乡人视为伏羲手臂。
    洞旁有孤石参天,乡人视为画卦笔。
    老子当年任守藏室为史官时,收集许多民间传闻,便对伏羲与古风台的渊源有所知晓。
    知伏羲得龙马河图后,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老子还听人言说,伏羲这年二月十九日飞升成神上天后,禀求天帝,即派麻鸟送五谷种播撒人间,与野草共生。
    其子神农氏尝百草辨出,埋种于土中,用木头制成耒耜松土,上秋收获五谷。
    古风台乡人饮水思源,每年二月十九日都要前往伏羲洞击鼓、进供、上香,隆重祭祀伏羲,缅怀其创世功绩。
    古风台乡民还编织八卦形鸡罩作为寻根追念习俗,据说这种八卦罩编织诀窍还是一代一代单传。
    据其传人说:“祖辈相传单传一,伏羲八卦不出门,文王八卦四海行,他人想编编不成。”
    古风台乡民灶台,都砌筑八卦形,表示不忘祖宗追远之遗风。
    这日,老子一行来便来到到古风台小村。
    正是是傍晚十分,便寻村头得一风姓耄耋老者家中住宿。
    风姓老者虽已年过百岁,却耳充目明,上知天文,下晓地理,通晓对古今之事。
    其家四世同堂,子孙孝顺。
    老者在古风台一带很有威望,乡民遇有难解之事,都来请教。
    风姓老者对老子出函谷关西行,也早有耳闻。
    今见老子仙风道骨,举止不凡,且有青牛、灰鼠、金虎为伴,更是奉为神仙,相见恨晚。
    一家人奉出佳肴,热情款待师徒四位,还特意腾出一间茅草棚,安顿青牛、灰鼠和金虎。
    夜晚,老者引与老子同室卧眠。
    睡前,老子与老者攀谈,得知了许多有关伏羲鲜为人知传说。
    据风姓老者讲,听他祖父言,上古时,伏羲先祖与他家先祖原是本家,皆为风姓。
    那时的先民虽然已与燧人氏学会钻木取火,却还未得五谷,还不会种田,全靠采集野菜山果及捕获野兽充饥。
    上古先民赤身裸体,居无定所,整日为饱腹东奔西走,夜晚不分男女,寻一山洞便可歇息,或随意挤在老树下露宿。
    除少数部落首领有固定配偶外,其余男子皆为杂婚。
    女人所生子女,多半只认其母,不知其父。
    伏羲外祖父是燧人氏,即发明钻木取火者,为一部族首领,他有一女儿唤名华胥氏。
    华胥氏长大成人这年冬日,她为寻得可食冻果,游来游去就来到大沙沟一处叫雷泽的地方。
    这时刚下过一场大雪,漫山遍野不见人烟。
    她想找个有人地方取暖,举目四望,忽然她看见雪地上有一行清清楚楚脚印,她高兴地踩着这行脚印走去,当她双脚和巨人的脚印叠合的瞬间,有一种被蛇缠身的感觉,一股幸福的暖流从腹部迅速传遍全身。
    一直走到大沙沟脑,就到了古风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