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青山夜雨 (第3页)
第六句“常拜佛者皆名利”
揭示了一种现实的社会现象,即有些人参与宗教活动并非出于虔诚和信仰,而是出于名利的考量。
这里的“拜佛者”
可以被理解为那些虽然频繁参与宗教活动,但内心却没有真正信仰的人。
他们可能只是为了追求社会地位、名声或其他目的而参与宗教活动,而非出于真正的信仰和虔诚。
最后一句“苦笑世人空梵行”
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人对待宗教信仰的感叹和反思。
在诗人看来,许多人对宗教信仰的态度并非真诚,他们的行为往往是“空梵行”
,即虚假的宗教行为。
这种行为让诗人感到苦笑,因为虚假的宗教行为背离了宗教信仰的本真意义,让人产生对人性的疑虑和对社会道德的担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古刹、人生、宗教信仰和社会现实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每一句都富含着丰富的内涵,勾勒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引人深思。
第六百八十九节
奈何天
佛乡低头忆往,
往去无边,
绵绵千里绝尘。
夕下抬头望前,
意如满弦,
白日春秋一梦。
莫看今朝,
前后无依处,
上下未逢源,
左右为难。
赏析:这首诗以典型的古体诗风格,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沉思考和感慨。
"
奈何天"
这句开篇以"
奈何"
二字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和苦恼。
"
奈何"
一词常用于表达对命运、境遇的无可奈何之感,暗示诗人对生活困境的痛苦和无助。
"
佛乡低头忆往"
这句描绘了诗人低头沉思的场景,"
佛乡"
意指心灵的归处或净土,是诗人在思索中回忆过往的一种表达。
通过"
低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