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xbxwx.in,最快更新唐朝极品家丁最新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一下唐朝是如何过除夕的。这是我查资料查到的,如有不准确的地方还请谅解。)

    除夕,在大唐的时候又叫“除岁”“初日”破岁。

    这一天,唐朝人仪式和活动很多,过节过得非常有仪式感。

    上午“插桃枝”“贴春书”“悬春幡”“画虎头、书聻字”

    这里的“插桃枝”,是真的从桃树上摘下新鲜的桃树枝条,插在家里门户之上。

    为什么要插桃枝?盛唐宰相张说在《岳州守岁二首》说得很明白:“桃枝堪辟恶”,也就是说,桃枝可以辟邪驱鬼。

    在我国人民的文化观念中,桃这种植物,蕴含着吉祥如意、祈福祝寿、辟邪逐鬼的文化意义。

    二是“贴春书”。“春书”,又叫“春帖”,用纸制成,上面有五言或七言绝句,内容一般与过年、春节、春季有关,然后粘贴于门、窗、帐、屏风等处。

    当然,当时的皇帝宫廷、高官府第,也有用金银、罗帛作材料,通过剪裁刻镂制作“春书”的。

    “春书”在诗中也有反映,盛唐诗人张子容在他的《除日》诗作里面就有一句:“帖牖作春书”。

    这个“春书”,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春联的先声。时间上也很接近,目前公认的第一对春联,就是形成于唐朝以后的五代时期。

    据《蜀梼杌》的记录,说第一对春联是后蜀末代皇帝孟昶所作:“蜀未亡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板于寝门,以其词非工,昶命笔自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孟昶题写“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时间正是除夕,而且,他是嫌弃学士辛寅逊的“春书”词句不好,才提笔自己写的。

    可见,辛寅逊刚开始时,是按照惯例在写“春书”,但他只是考虑了内容的吉祥,没有考虑形式的对仗。结果,人家孟昶文学水平高,大笔一挥,内容又吉祥,形式也对仗。春联就此诞生。

    三是“悬春幡”。“春幡”,就是青色小旗。唐人认为,服用器物应顺时而变,春天的色彩应为青色,所以青幡是春的象征。

    这种“春幡”做得大一点,可以在门口或窗户悬挂起来,以示迎春过节之意。晚唐诗人薛能在《除夜作》中写道:“幡悬井邑新”,前蜀诗人牛峤则亲眼看到了“玉钗风动春幡急”,都是说悬挂的春幡;

    这种“春幡”做到小一点,可以戴在美女们的头上。温庭筠《咏春幡》就写的是美女们戴在头上的“春幡”:“碧烟随刃落,蝉鬓觉春来”。直到宋朝,辛弃疾还能看到:“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四是“画虎头、书聻字”。《酉阳杂俎》记载:“俗好于门上画虎头,书聻字,谓阴刀鬼名,可息疫病疠也。”

    为什么画虎头?因为虎吃恶鬼。这种说法源自《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因此,在黄帝他老人家的亲自提倡之下,人们开始在门上画虎头。这样,鬼若入门,就是自投虎口,可以避邪。

    那为什么要书“聻”字?正式解释是,“人死为鬼,鬼死为聻。鬼之畏聻,犹人之畏鬼也。”

    书“聻”字,鬼都会害怕,所以也可避邪。这就算当时的门神了。

    虎头、“聻”字,当时都得用手写和画。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还要等到中唐以后。而印刷术的大规模应用,还要更晚。所以唐朝普通老百姓家里的门神,基本靠手。

    下午“驱傩”

    上午在家里忙活,下午则主要是“驱傩”这种户外活动了。

    “驱傩”,是在春节期间举行的一种驱除疫鬼的仪式,以祈求新的一年人人健康平安。这是一种产生于上古时期的宗教仪式,神秘而又古老,一直传承到唐朝。

    在唐朝,“驱傩”可分为官方和民间两种。

    官方的,叫“国傩”。综合《新唐书·礼乐志》等史料的记载,“国傩”仪式是这么办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