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比较远的。如:上海梅山冶金基地在江苏省南京市,上海大丰农场在江苏省盐城市,上海市白茅岭监狱、上海市军天湖监狱,都位于安徽省宣城市。
飞地这种打擦边球式的土地使用方式,显然是不符合正常的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现在虽然是各取所需,然而并不能带来长远的发展。
江浙沪有了安徽这个土地、人口大省的加盟,可以使得两省一市的土地资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同时劳动力资源也可以由安徽来补足。在这种情况下,上海、江苏、浙江把它的一些产业向安徽转移则成为必然。
上海将一部分位于产业链下游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安徽之后,可以专注于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进而专注于发展科技、金融、航运等符合上海长远规划的产业。江苏和浙江也是如此。
虽然江、浙、沪向安徽转移的多半是产业链下游的产业,但其实安徽正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最大受益者。安徽尽管属于华东地区,但是它却是偏于一隅。安徽和江西一样,正好位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和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这两个大型产业聚集城市群的中间地带。尤其是作为江苏、浙江的近邻,安徽却像是村里的贫困户一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两个邻居暴富,而自己只能安贫乐道。
安徽在近几年的省份、城市大比拼中,无论是科研还是金融都没有得到非常好的发展。就连中国科技大学这一块曾经响当当的教育品牌,也因为地处安徽这样的地区使得它远远落后于清北复交这些一线城市的名校。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架构之下,安徽可以获得江、浙、沪两省一市转移过来的产业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尽管这些转移过来的产业也许并不是江浙沪的高端产业,但是相对于安徽本土的产业而言已经是一定程度的升级。这种升级并不是只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不仅是由产业本身和产业链带来的资本红利,而且还有由这些产业带来的人才结构和管理架构的改善。另外一方面与产业配套的资金也从中国资金最为雄厚的区域之一向安徽倾斜。
上海有最为雄厚的国际资金、国家资金,有最前端的产业,江苏、浙江有数百年来延续下来的大规模民营企业与近数十年来蓬勃发展的生命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
决定一个区域发展的主要要素,包括产业、资金、土地、劳动力以及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终端消费市场完全具备。从设计、研发到生产、营销、售后一整套体系都可以在这个区域内消化。
所以,在这个架构下,完全可以预料到未来的几年内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产品的设计、研发主要在上海,生产和售后主要在安徽,管理和营销人才主要来自江浙沪,生产和服务人才主要出自安徽这样一种内部循环体系。
由此也可以预期,在未来的几年内原本集中于江浙沪的产业和资金会大规模向安徽倾斜,尤其是与汽车、新能源、智能制造、科技农业、电商物流等对土地和劳动力有较高要求的产业与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