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管这些年上海的发展落后于广东、尤其是深圳,但是以后浦东的发展有可能会比广东、深圳更好。有了浦东这片热土,未来的上海一定会比以前更加辉煌。
就在林沐霜和安康在陆家嘴写生的时候,安康的舅舅正在浦西参加一个会议。这个会议是舅舅率先发起的,但是参会的人却不是他召集的。
舅舅发起这个会议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小李手中的那几盘磁带引发的风波。舅舅绝对不想始终成为小李牟取暴利的工具。
舅舅约的就是做成衣店生意的同行。这些同行不仅包括上海的,还有来自嘉兴、杭州、湖州、苏州、无锡等周边城市的。这些城市和上海一样,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产地。尽管现在的绝大多数人的衣服都是由服装厂大批量制作的,但是在传统的丝绸产地还是保留了许多成衣店这样的业务。
在八十年代群众的个性化开始萌芽以来,越来越多早年从事缝纫这个传统行业的人又回到成衣店里来。他们的客户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客户。倘若一位女士在店里做了件漂亮的旗袍,多半她会推荐自己的先生也做一套西装,再给儿子做一套上班穿的衬衣。又或者哪位先生做了一套不错的西装,他也有可能会把丈母娘带过来让她挑挑布料、挑挑款式。老太太虽然口里说着“年纪一大把了还做什么衣服”、“不必破费”之类的话,却又舍不得离开。这一类衣服是看重设计、需要做得比较考究的。
另一类则是以公司为单位的企业客户。这些客户如果订单量大会去联系服装厂,在订单量不大的时候会有不少公司会考虑成衣店。成衣店做的衣服通常会比服装厂做的更有档次一些。这一类衣服是看重功能,不一定要考究,但需要有一定的观感。
舅舅经营的只是偏居上海一隅的周浦的一家成衣店,规模并不大,所以他当然没有那么强的感召力。但是他提出来的一个问题却令同行们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像舅舅这种经营规模并不大的同行。这就是集中采购的问题。
成衣店的主要成本除了人工外,布料是大头。所以如果小规模的成衣店能够团结起来做集中采购,把零售价变成批发价,那么对各家都是有利的。
成衣店这个行业,其实是无所谓竞争的。首先是因为每一家店的产量都有限,其次客户对成衣店的地域也有要求,太远了不行。一家成衣店的辐射范围也就十到二十公里,超过之后就辐射不到了。因为定做一套衣服一般是要去店里三、四趟的。量身材需要去店里一次,衣服锁边、钉扣子之前需要去店里试穿一次,衣服做好之后再到店里试穿一次。如果一次试穿不好还要局部修改之后再次试穿。最后才是交尾款提货。
上门服务也不是不提供,但是比较少。那一般是针对那种花了大价钱订做衣服的客户,而那种衣服本来就没有那么高的需求量。
尽管集中采购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利益不尽相同差点儿没谈拢,但最后还是在不愿意加入的人强制退出的要求下,与会的人都加入了集中采购。他们还选出了一家成衣店的老板专门负责统计各家店各种布料的用量,然后去找供货商谈判。
为了回报自己原有的供货商,舅舅将那家供货商纳入了优先供货的渠道。那家供货商得到的报价虽然比他的大部分报价要低,但是却可以得到几倍于寻常的采购订单。薄利多销既能提高收益,而且还可以打开市场。所以那个供货商自然就不再答应小李提出的报价。
而小李拿磁带里的录音内容来威胁舅舅和供货商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