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楼,寻一临窗位置坐下,唤来小二点上几样小菜并热酒一壶,自斟自饮起来。
许久,楼梯传来脚步声,一中年文士也择一临窗位置坐下,小二忙殷勤推销着店里拿手的名菜。
文士面露尴尬,只点了一样小菜和一壶清酒,显然囊中羞涩境遇落魄。目光透过细雨,望向远方,仿佛穿越城外斜卧青山,停于山间小村,口中吟咏出声。
“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因供寨木无桑柘,为著乡兵绝子孙。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至今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
一直低头饮酒的王师范猛然抬起头,循声望去,眼中隐有精光闪烁,皆因他知道这首《乱后逢村叟》乃是晚唐现实主义诗人杜荀鹤所作。
其人出身寒微,数次赴长安应考,皆不第还山,从此“一入烟萝十五年”,过着“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的生活。
诗作多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百姓的悲惨遭遇,足见其深知社会之弊、心忧百姓之疾,然空有爱民之心,却不受重视,一腔抱负终难展。
杜荀鹤今年应有三十四岁,与这中年文士倒也相符,是故王师范心中惊喜。
“不知先生尊姓高名。”王师范走到文士桌前,轻声问道。
“哦,先生实不敢当,某只是一介落魄书生,姓杜,名荀鹤。”毫无文士的浮华,据实相告道。
“方才有幸闻听先生诗作,一时感于诗中所描绘的凄景,故想邀先生同席而饮,畅聊一二,不知可否?”
“相逢是缘,知音难觅,蒙小友抬爱,那我就愧受了。”
王师范忙唤来小二,把文士所点记在自己账上,又添了几道热菜,加了两壶清酒,遂同桌饮聊。
“先生这是从何而来,又欲何往?”王师范当先开了话头。
“哎,说来惭愧,我此前赴京应考,可惜不第,故离长安,欲返家乡池州,路过济阳。”难掩落寞。
“闻诗作,可知先生高才,一时运气不济,来年再考定可高中!”王师范心有不忍,出言鼓励。
“小友谬赞了,我已打定注意,此次返乡就再不应考了,回家诗书耕读了却余生吧。”尽显心灰意冷。
王师范还欲劝说,只见杜荀鹤摆手打断道:“小友有所不知,此时朝廷已是吏治腐败,若是朝中无人举荐,纵使王维这等状元之才复生,也难有出头之日。”
这是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奔忙十余载,终撞南墙,头破血流,痛定思痛的无奈抉择。
王师范见其意坚如金石,心中反而多了一丝窃喜,动了招募贤才的心思。
“小子姓王,名师范,乃是此济阳县新任县令,亦如先生心系百姓,只是才疏学浅,愿拜先生为师,望屈就县丞之位,辅小子治理济阳,为一方百姓谋求福祉。”
行以拜师之礼,深深躬身以示至诚,躬而不起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
“可是平定天平镇叛乱的功臣,天子谕旨加封的少年英才,王师范?”杜荀鹤心情起了波澜,似又看到希望。
“正是小子。”
“失礼,失礼。”
杜荀鹤正欲施礼,王师范一手拉住,嘴角向两旁咧起,露出皓齿八颗,标准微笑。
“哪有老师给学生行礼的道理?先生您说是吧。”声音透着些许顽皮。
“好,那我就忝为人师了。”略一停顿,接着道:“不过,师生之谊乃是私情,在公你我分属上下级,理当以你为尊。”
说着,郑重一礼,拜的不是弟子,而是上官县令。王师范大义面前不再推辞,受了一礼忙上前搀扶,这一扶乃是弟子尊师。
二人相视开怀大笑,笼罩心头的愁云似乎飘远,王师范开心的是“得此德者为师,贤才辅助,何愁百姓不能安居,大业不能成就”。
而原本已经心灰意冷的杜荀鹤,在王师范充满朝阳锐意的身影上,看到了希望,施善政而待民的美好期望。
精通武略,可以在这乱世保一方太平;习文好儒,胸怀仁者之心,可广庇天下寒士,至少能给百姓一条活路;内有父亲依靠,外有贵人力荐,上蒙天子垂怜,下得百姓归心,前途自不可限量。
遂重新燃起仕途之心,不为个人名利,只为百姓福祉。
正是,德者偶遇明主,可展抱负忧天下;豪杰幸得名师,能辅大政开治世。
王师范麾下终于迎来第一位治政文臣,给破败的济阳县带来一丝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