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话说在粮食明明充足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囤粮炒粮者,依然我行我素,完全不听劝告,就是要囤粮炒粮,就是要发这笔不义之财?
且越是到了王朝末期。
越是到大乱之世,这种囤积居奇现象就越严重,且主要针对的物资就是粮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要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采取武力,大量的杀人可以杜绝么?
其实最根本原因,就是民间的有钱人太多了,闲散资金太庞大了,而资本天生就有增殖的欲望,粮食又是人人必须之物,炒作粮食风险很低,利润却非常不错。
原理跟现代社会,人们热衷于炒房炒股一样,就因为手头闲钱多了,又想增殖获利,结果什么东西价格上涨他们就炒什么,什么出现短缺就炒什么,或主动制造热度,主动炒高某些东西的价格,从而达到从中套利的目的。
即‘炒’这种投机行为,从古至今一直存在。
大明社会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商人、勋贵、士绅、藩王等,乐此不疲,年复一年的炒粮囤粮,最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手头的空闲金银太多了,与其藏在地窖里发霉,不如拿去低价囤粮,高价卖粮,每年至少三五成的利润,简直赚的不亦乐乎,让家族财富滚雪球般不断壮大。
这套简单粗暴的模式非常有效,且越是到王朝末期,越有暴利可图,如同进入了最后收割期,如同一场财富游戏即将决出胜负,理论上,只要穷人们不揭竿造反,他们的下场就是被干干净净的收割,被彻彻底底的淘汰。
这不以人的道德高低决定,是由金钱游戏的本质决定。
许远看过某些专家经过研究得出的资料,给了一些感觉非常违反常识的研究结论。
如宋朝最富裕时期,人均消费水平,大概相当于现代社会的3万元。
明朝的民间黄金储备量,可能超过了8000吨,占全世界的八成。
我大清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GDP的确占全球40%,以每年-1.5%的速度负增长了近百年,直到2020年左右,华夏才终于赶上1840年的财富水平——不是说生活水平,只以财产价值计算。
由此可以说明,华夏的古代王朝,在处于巅峰期时,是极其发达富裕的,可能大大超出现代人的想象,大部分普通人不一定活的贫穷悲惨,几千年的历史都极其黑暗等,这种结论不一定正确。
但不论如何,至少在1840年前,华夏大地都是一片具有无数财富之地。
因为价格等于等重量黄金的丝绸卖了上千年。
昂贵的只有东方才有的茶叶,也卖了数百年。
还有精美的陶瓷等产品,都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没有,可以卖出天价的奢侈品。
像是现代社会许多华夏人追捧的西方的名牌包包、服饰、豪车等产品,每年贡献上万亿的销售额,这些喜欢西方奢侈品的人不会意识到,他们的老祖宗,才是卖奢侈品给西方人的行家,且一卖就是几百上千年,不知从西方赚来了多少黄金白银,只是后世子孙不争气,这些财富大部分流失掉了不说,还被抢走无数的瑰宝和文物,还反过头来爆买西方的奢侈品,看不起自己国产的东西,老祖宗知道了恐怕会被这些东西气死。
当然对许远而言,崇祯八年的大明帝国,毫无疑问,依然是个民间积累了无数财富的地方,这种积累不只是大明立国两百多年的积累,而是过去上千年的积累!
即便这些年通过销售玻璃镜、机械手表、香皂、自行车等产品,许远赚到了超过200吨的黄金和10亿银元的利润,但大明民间的财富,就只有这么一点么?
保守估计,至少还有一千吨黄金,和超过三十亿银元的财富,并未落到许远手中。
而这些财富的十分之一,就足够买下3亿石的粮食了。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囤粮炒粮者们,个个信心十足,这次定要大赚一笔的原因了,大明广大中下层的百姓,要想避免饿死的结局,恐怕只有倾家荡产买天价粮一条路了。
至于许家庄,则完全不被他们放在眼里,不认为许家庄能妨碍到他们的发财大计,即便许家庄往市场投放低价粮,但投放多少,他们就吃下多少,反正绝不允许粮价降低下去。
……
于是从八月二十日起。
就以京城的去壳小麦价格作为参考。
京城上百万的百姓们发现,二十日,小麦的价格是最低的,只要35文钱一斤。
二十一日,价格就上涨到了40文/斤。
二十二日,又暴涨到50文/斤。
然后只见上涨,难见下跌,引得无数百姓怨声载道。
这个时候,在不少百姓的呼吁声中,如同救世主般,许家庄宣布放粮遏制粮价,在《东方时报》上表态,不允许粮价继续上涨。
故而二十三日,许家庄释放出四万五千石的小麦,价格35文/斤,立刻被抢购一空。
二十四日,释放出小麦三万石,价格40文/斤,依然在短时间内,被人抢购一空。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