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必须会发动争讨高句丽之战。
大唐跟高句丽的战争发展了那么多年,并非是没有原因的,这都是有实际需求的。
很多后世的人认为大隋征讨高句丽是错了,其实征讨高句丽并不完全是错事,又或者说只是手段错了,但是他的战略是非常正确的。
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可知,隋唐时的高句丽是一个占据了中国辽东地区二百余年,以农耕为主,依山修筑无数易守难攻的城池,常备军至少不低于三十万的中等强国。
而再根据动员兵力反推人口可知,高句丽的人口规模肯定不下三四百万,这个人口规模可不小。
因此,看似不大的高句丽,其实是一个半独立于汉文化圈,拥有自己独特制度,文明水平相当高的,类似于中原王朝的集权国家。
当时的突厥虽然煊赫一时,但突厥毕竟只是一个部落联盟,没有文化,没有凝聚力,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族国家。
它的武力虽然非常强大,但终究只是外强中干罢了,一场较大的干旱或寒潮,或许就能对突厥形成致命的伤害。
而高句丽不同,它因为进化出了文化,是一个有凝聚力的民族国家,所以它的抗打击能力是非常强的。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高句丽完全可以视为后来建国后的辽国和西夏。
它不壮大则罢,一旦壮大了,威胁远比纯粹的游牧民族要可怕的多。
再加上此前已有辽东地方政权入主中原的成功案例,比如建立了燕国的鲜卑慕容氏。
所以杨广才说:“勿遗子孙忧也”。
后来的唐太宗才说:“若今日不取,后世必为子孙患!”
因为隋朝统治者看到了高句丽对中原王朝的威胁,而且看的很准。
隋朝攻打高句丽站在中原王朝统治者的角度看是百分之百正确的,唯一遗憾的是杨广太着急了,他把民力用到了极限,导致自己身死国灭,无法完成他理想中的大业。
可以说,李世民和早先的杨广都是非常有远见的人。
他们看到了高句丽的威胁,本着自己苦一代,造福后世几代人的想法,这才三番四次的攻伐高句丽。
所以哪怕在隋朝的时候,满朝的文武,从上到下,从来没有,这就如无语,让隋朝赶到议事威胁了,所以隋朝必须要灭亡的高阶能力。
而面前的这个裴世矩也有足够的眼光,所以他是建议杨广必须要把高句丽灭亡了。
但因此现在陛下进攻高句丽的手段错了,他作为提出这个建议的人自然受患无穷。
薛仁杲看是和裴世矩他知道裴世矩担心的是什么,其实也就并不太在乎隋朝的兵力损耗有多少。
主要是他在皇帝面前的恩宠,会不会因此而减弱,如果因此而减弱了,那么这个后果绝对不是他想要见到的。
对于他整个家族的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就对于薛仁杲来说,是朝廷之中也少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大官员。
不过他看到了裴世矩的这个样子还是安慰道:“祖父其实不必沮丧,祖父提出这个建议必然是正确的,高句丽迟早会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我们必须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