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顾山头七那天顾高氏是不准家里人去那边的,一个都不许。
    后来还是顾族长觉得这样不好看,亲自上门去找了顾高氏,顾高氏才不情不愿的派了顾老三媳妇姜氏过去。
    人是让她过去了,但是不许她超过一刻钟回来,基本就是过去露个面,最好门都不要进才好。
    而这件事情过后,大家也都知道那十两定金已经没有了。
    定金没了是没了,仍是架不住有些人怀疑杨惠芸手里之前肯定还有钱,一心想要挖空他们家家底。
    因此除了跟杨惠芸要好的王秀娥等人,村里人对他们家的态度十分两极化。
    要么是觉得穷的拿不出几个铜板了,要么是手里还藏着不少银子。
    顾高氏一家显然是前者,在他们的心中,顾长宁一家应该已经连盐都快要吃不上了才是,怎么还会有闲钱买东西?
    顾月环心里很是怀疑。
    顾淮安见她一脸的打量,知道她心里生起了些想法,于是他站出来道:“二妹妹,我和长宁刚是去镇上买了点油和盐回来,买东西的这些银子,是我这两个月抄书赚的钱,虽然不多,但也够一个月吃用的了。”
    他会承认自己这些时日靠抄书赚钱,也是为了给家里的开销找一个合理的解释。
    村里人都知道他念书的事,所以他说自己靠抄书赚钱,没人会怀疑。
    果然,顾月环听了后压根就没有起疑,她只是眼中一亮的盯着顾淮安,不知在打着什么鬼主意,让顾长宁看了心里便是一声冷哼。
    “跟她说这么多做什么?咱们快回去吧,我今天的活都还没做呢,后院养的那几只鸡也还没喂,菜园子还没浇水,哥哥你今天还没抄书,一会儿事多着呢,哪有时间在这里闲聊。”
    顾长宁装作不满的样子催着哥哥道。
    顾淮安点点头,对着顾月环一群人道:“那我们就先回去了。”
    一群小孩跟着顾淮安挥手,而后目送着他离去。
    “抄书也可以赚钱啊?真好,我也想念书……”
    一位小子叹声气地说道。
    “念书?你家有那个钱吗?”
    顾月环冷冷地瞥了他一眼,不屑地说道,“你别看我大堂哥现在书好像念的还不错,我可都听人家说了,这科举十分难考,二三十岁才考中的人多的是,更有些考了一辈子都没中,这就是个无底洞,我大伯母一家现在没了收入,靠抄书能赚多少钱啊?我看,大堂哥这书,算是白念了,这些年花的钱也是白花了!”
    语气里的幸灾乐祸简直不要太明显,反正她觉得顾淮安是不会考出什么名堂来的了。
    当然,她也不希望顾淮安能考出什么名堂,因为如果顾淮安中举,顾长宁的身份地位就比她高了,这是她不愿意看到的事。
    众人听了她的话,互相默默对视几眼,没有人吭声。
    顾月环这一支的事村里就没人不知晓的,上到六十岁的老人下到五岁的稚童,都知道两家的恩怨。
    此时听顾月环在背后讥讽着他们,他们假装没听见的继续接着玩着方才的游戏,直接将这件事给忽略了。
    顾长宁同顾淮安走出了一段距离后,自觉他们听不见自己的声音了,才猛地呼了一口气,拍了拍胸口的道:“吓死我了,刚刚站在那里,我就怕顾月环会突然冲上来翻背篓。”
    她肯定是不会乖乖让顾月环翻的了,但就怕在扭打间会将东西给洒出来,那就糟糕了。
    “不会的,有我呢,我会拦住她的。”
    听着妹妹的话,顾淮安忍不住失笑一声,安抚道。
    顾长宁没有接话,她紧紧抓着背篓的背带,想到晚上可以好好的吃顿肉了,心里高兴得很,走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来。
    自从阿爹“去世”
    后,家里每次做一顿肉都不会超过二两,她是把肉切成细长的肉丝,才能在每一道素菜里添些荤腥。
    而今天一次能做个一斤肉,不需要像之前一样小心翼翼的切着肉丝争取让每一道菜都沾点肉,可以直接做一道荤菜了,顾长宁光是想想那个画面都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于是等回到家以后,顾长宁将篓子放进厨房,将绣线放回房间,见现在离晚饭还有一个时辰多的时间,她便想先去后院忙活完再开始做饭。
    结果在不小心摸到袖子里的银两时,一时怔在了原地。
    糟糕,她还没想好怎么跟阿娘解释这十两银子的来历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