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木匠原本以为这风箱有何不俗的来历,等沈溪听从刘管家指示站出来,不由惊讶地问道:“木头箱子是这小家伙造出来的?”
    刘管家道:“有志不在年高,你可不能小瞧人。”
    随后在刘管家的督导下,一干人开始捣鼓风箱。
    有了这些手艺人的加入,风箱不再是用破箱子和一堆烂材料勉强拼凑,而是用上好的木料精心打造。
    沈溪虽然年小,却有刘管家的授意,他倒是成为了这些手艺人的老师。
    一个风箱很快做了出来,因为密闭严实,效果比之前好了不知多少。
    刘管家亲自验收,笑着点头:“好,走,先去把灶台凿开,老何你是泥瓦匠,这砌灶台的事就交给你了。”
    三十多岁瘦高的老何在旁边看了半晌,正无所事事,听到这话嘿嘿笑道:“好嘞,刘管家和沈家小郎就等着瞧吧。”
    老何兴高采烈地去凿灶台,几下便把风箱装了上去,再把灶台重新砌好。
    等组装完毕,众人都累得够呛。
    刘管家见那些打杂的丫鬟和后院的家丁都跑过来看热闹,板起脸喝斥道:“都傻着干什么?还不赶紧生火,看看好不好使?”
    刘管家毕竟是一府管事,他的话就是命令,马上有人搬来柴火生火做饭。
    等火生起来,随着风箱拉动,火苗迅速窜升,旁边的人看得睁大眼睛,随即脸上都涌上笑容。
    刘管家笑道:“以前你们总不想到厨房来做事,等把所有灶台都加上风箱,看谁还敢找借口偷懒。”
    旁边马上有人恭维:“还是刘管家体恤我们这些当下人的。”
    沈溪功成身退,虽然他才是大功臣,但这件事的重点已不在他身上。
    其实孙木匠等人都知道风箱的原理,毕竟这东西早在春秋时期就发明了,唐宋时已经有了双塞式活动风箱,不过只是用在冶炼业上,根本没有人想到家用,沈溪所做的不过是捅破这层窗户纸罢了。
    等回到院子见到周氏,周氏马上拉着沈溪问东问西,沈溪只能摊摊手:“他们是大人,做风箱的时候都问我,等做好了我就被晾到了一边。”
    周氏有些不满:“没想到那些人竟然过河拆桥……对了,你爹呢?”
    “爹跟着刘管家去见员外老爷了,刘管家说这件事做得不错,准备给爹请赏,多涨点儿月钱也有可能。”
    周氏刚才的不满顿时烟消云散,笑呵呵道:“那就好,看来不是没好处。”
    一直到夜色降临,也没见到沈明钧和刘管家的人。
    油灯亮起,昏黄的灯光笼罩四壁,周氏不由担心起丈夫来,倚在门口等着。
    沈溪撇了撇嘴:“娘,你不用担心,难道爹还会把我们娘儿俩遗弃了不成?”
    周氏过来一指头按在沈溪的脑袋上,骂道:“臭小子就不知道说点儿好话,我看刘管家说得对,你这家伙人小鬼大,就是欠揍。”
    等了半晌,终于听到侧院门打开的声音。
    周氏急忙迎出去,不多时沈明钧神采奕奕地走了进来,手上提着二斤猪肉,进门便高兴地招呼:“这是主家赏的,上午郑屠户派人送来,还很新鲜,赶紧做了……”
    周氏有些失望:“憨娃子弄了那么个好东西出来,主家就给了这么点儿赏?”
    沈明钧道:“娘子,怎么说主家也是咱的衣食父母,不能忘恩负义不是?员外爷说了,既然你们母子从乡下来,就让你们在城里多住一段时间……这小院暂时归咱家使用,不挺好的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