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君不是危言耸听,这个年代在东北,国企可不是什么好词儿。
    体制僵化、结构臃肿、思维还跟不上时代,只要是国企就没有不亏钱的,更没几个不是负资产。
    就拿药厂来说,那是一家停产十多年只剩几间破厂房的空壳子。
    还是个背着一千多下岗职工吃喝拉撒的空壳子。
    不但不能创造效益,还得发低保,甚至三五不时的去上访。
    拿这样的废厂去换塑料厂?
    齐国君一点都不怀疑,塑料厂到政府手里也得让他们干趴窝。
    对此,唐成刚也只是一笑,“别着急,这事咱不亏。”
    二人:“怎么讲?”
    唐成刚,“市里也没想占咱们便宜,药厂虽然是空壳子,但那块地皮值钱。
    说白了,药厂就是卖那块地皮。
    市里的意思是,用药厂的厂址换塑料厂。
    原药厂的一千多职工也不用咱们安置,他们拿了塑料厂之后招标承包,再用承包的钱安置药厂原职工。
    算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吧!”
    “哦。”
    齐国君、吴连山松了口气,“这么说的话,那这个徐书记还算干了点正事!”
    药厂的问题在那儿挂了十几年了,几任市领导都装没看见。
    当然也不是不做为,而是确实难解决。
    一千多下岗职工的安置问题,尚北财政哪有那个闲钱?
    而尚北老药厂的厂址在市医院旁边,位置确实不错,至少比塑料厂在大郊区强了不知多少倍。
    “你是相中那块地皮了?”
    唐成刚,“也不算相中。
    那块地皮,不管是自己盖,还是捂两年转手卖了,都肯定不亏。”
    吴连山则是皱眉,“亏确实不亏,可是.....”
    对于用厂子换地皮的事儿,吴连山持保留态度,“你那个厂子可正是好时候啊!
    就这么交出去了?”
    三个爹也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也是比谁都了解对方,这就不是亏不亏的事儿。
    唐成刚的塑料厂最开始也是国营,当初接手时比药厂强也强不到哪去。
    把一个连年亏损的废厂干到尚北的明星企业,产品销往东三省,包括南方各地,唐成刚倾注了多少心血?
    别看唐成刚这几年挺风光,早几年,他就是个挂着厂长名号的推销员,全国各地的跑。
    最难的时候,白开水就馒头,一分钱都得掰成两瓣花。
    现在终于拨得云开见月明了,正是挣钱的时候,交出去?
    吴连山劝道:“老唐,你得慎重啊!”
    齐国君此时也点点头,三个人里,他最没有生意头脑,但他了解唐成刚,“别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