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了这些话,朱圆章早已经热泪盈眶,他没多说什么,只是接过了这个黄色的护身符,装在了贴身佩戴在脖子上的小布囊内。
    再剩下的,就是他的再次启程,以及不知未来的新的旅程。
    当朱圆章和身后的一行四个人再次下山的时候,那是一个小雨蒙蒙的天气。
    他们一步三回头的,看着那个即将要正式封闭的山门前,只站着的一个黄灿灿的身影。
    大家不用细看,就知道是这个庙宇的新主持,他们的大师兄。
    而就在他们含着男儿泪一步一踱的往山下走着的时候,却没看到他们的大师兄,用从来没有这般放松的姿态,狠狠的伸了一个懒腰,就朝着两块大石头的后边的师兄弟们吩咐道:“好了,封山门。”
    而最小声的那一声的嘀咕,却是没有任何人听到。
    “这几个麻烦总算是走了,怎么感觉那么像师徒四人的组合呢?”
    “唉?他们是五个人,哦,还有白龙马,没毛病。”
    就是这般现如今的人都听不懂的话语,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送别之语,而他们这一走,就一晃整整三年多。
    下了山的几个人,才仿然的发现,顾铮收回去的临别赠礼的包裹,在他们离开时,再给回来的时候,变的比上次还要鼓鼓囊囊。
    ……
    这样分别的礼物,大师兄的赐予是那么的宝贵。
    在他们开始游历时的第一时间打开的时候,那明晃晃的真刀真枪,以及亮银般的盔甲,就出现在了目瞪口呆的几个人的面前。
    更别说在无数危机关头中,数次的化险为夷的竟然是朱元璋当胸佩戴的护身符。
    当他们饿得不行,在荒郊野地中,采摘到了可以食用的野果食物的时候,他们对于远在千里之外的小庙宇的大师兄,也只剩下深深的拜服了。
    这三年,他们吃过无数的苦,看过无数的人间地狱,苦痛挣扎。
    而正是这三年,也让他们见识了这片大地上的反抗势力,以及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势力下的,普通民众的生活。
    在将这些地方,都用自己的双脚走过,双眼看过之后,朱圆章带着明显成长了许多的随众们,又再次重新踏上了属于故乡的土地。
    那里有座山,山上有个庙。
    庙里有个大帅比和尚,最喜欢给别人将道理。
    他们这几个人,身上的僧衣不见,衣物也早已换成了上下款式的短打的打扮。
    走在最前方的朱圆章,因为这三年的未剃头发,早早的就用布条将后长出的短发挽成了发髻。
    他们的身后跟着的是,这一路上因为同一个信念而团结在一起的弟兄,以及到达到了徽省的地界之后,越扩越大的起义军队。
    看着这条小路上的蜿蜒密布,初步看,也有了千八百人的跟随。
    此时的朱圆章,再也不是那个懵懂茫然的小乞儿,而是带着一身的杀伐果决,睿智过人的优秀的统领。
    他微眯着狭长的丹凤眼,看着快要抵达,已经能够看到了山头的凤阳山,突然就有了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觉。
    他稍微的将头转到了后方,看着身后上百人组成的车马,以及缓缓跟随的人数更多的步兵,终是有了几分底气的转过头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