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两封来信 (第2页)
明曦家中藏书过万,全是纸质书籍,一卷竹简都没有。
就连我见了,也是心中羡慕啊。”
“哈哈,听文若说得如此,操恨不得今日就到颍川去。
罢了,这东郡大小事情,暂且托付给文若,至于兵事,有元让、妙才在我也放心。
我明日就出发,让子孝、子廉随我同去,你看如何?”
“如此甚好!
主公这一去,只怕袁绍、袁术的使者,要铩羽而归喽。”
荀彧说罢,和曹操一起开怀大笑了起来。
其实用不着曹操到,他们这两路的使者就已经有了一种铩羽而归的感觉。
荀谌还好,他本来就和高夜熟识,因此借着私自会面的机会,便把袁绍的书信交给了高夜。
书信的内容其实高夜早已经猜到了七七八八,那袁绍如今和公孙瓒对阵与界桥,公孙瓒手下的白马义从战力强横,他在一开始感觉有点难以对付,也很正常。
因此他来书信,并没有把自己摆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太过倨傲,恐怕会引起高夜的反弹,到时候高夜在后面捅他一刀,他可受不了。
因此在信的一开始,便写了自己对于高夜大婚的祝福,以及因为公孙瓒的原因自己无法亲自前来贺喜的遗憾。
一大堆废话之后,这才邀请高夜和自己组成同盟,一起对付袁术这个胆大妄为的家伙。
最后又说了不少的好话,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不要和袁术那个家伙同流合污。
因此高夜一目十行,便把整封信看罢,随即才看向了一直坐在一旁的荀谌。
“友若如今在本初哪里,呆得可还顺心?”
高夜没有直接回复荀谌以袁绍信中的东西,反而先关心起了荀谌的生活。
毕竟当初荀谌离开自己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在自己这里过的不顺,倒也不是因为高夜不看重他,而是因为高夜更看重荀彧而已,这让心高气傲的荀谌又如何能够接受?而且他自然也看出了高夜不是一个明主之选,因此这才匆匆离去,转投了韩馥,如今在袁绍的帐下做事。
荀谌淡笑道,“虽然不比颍川过的自在,倒也还算是不错。”
荀谌随后便把自己在冀州的生活,随意的给高夜讲了讲,不过看似随意,荀谌却在他的话里,处处展现了袁绍军的强大,甚至还有他一统天下的野心和希望。
荀谌作为一个才智不下于荀彧的牛人,又如何看不到高夜身上的缺陷,因此他也觉得,高夜最适合的,还是择一明主。
既然如此,自己何不劝他来投靠袁绍呢?自己虽然跟高夜说,自己在袁绍那里过的不错,可事实怎样,只有自己清楚。
袁绍还是渤海太守的时候,身边就有逢纪给他出谋划策。
而自己那个时候却在韩馥手下为官,颇得他的信赖。
可是如今韩馥投靠了袁绍,虽然自己在帮助袁绍取得冀州之时,也算是出了一份大力,可是那袁绍却偏爱用冀州本地之人。
其实荀谌也知道,这也不能怪袁绍,毕竟他初掌冀州,总还是需要本地世家的支持的。
因此无论是田丰、沮授,还是审配、辛评,如今都受到了袁绍的重用,只有自己,目前的地位仅仅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上。
因此一旦自己能劝降高夜,依着高夜的本事,袁绍又怎么可能不把高夜奉为上宾,到时候为了笼络高夜,自己的地位也必然要有所增长。
况且高夜的身后,不单单是他的那些家臣、兄弟,还有蔡邕、钟繇等天下名士的支持,只有这样自己在袁绍手下的地位,才真正有可能和冀州世家分庭抗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