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颍川荀彧 (第2页)
可他哪里知道,自己把荀彧来投奔的消息一通报曹操,正在吃饭的曹操几乎是飞一样的跑出去迎接。
废话,夏侯惇不知道荀彧何许人也,自己还能不知道吗?那可是大名鼎鼎的颍川荀家的荀文若啊!
自己当年在洛阳之时,和他的侄子荀攸相交甚好,荀攸之才自己更是知之甚深。
就连荀攸都称赞自己的这个小叔叔,曹操又如何能不重视。
更何况高夜也和他说过,颍川能有如今局面,荀文若居功至伟。
如今荀彧弃了高夜来投他曹操,如何让能曹操不激动?
或许他们两个人之间,真的有什么东西互相吸引,不但曹操觉得荀彧这个人天下大才,更是盛赞之为“吾之子房”
,荀彧也是毫不犹豫的就给曹操推荐了东郡的程昱,让曹操手下的文官力量得以加强。
说实话,谋士是曹操现在最为缺乏的人才,自己手下无论是夏侯兄弟,还是曹仁、曹洪,李典、乐进,都是大将之才,带兵打仗自然没话说。
可是一论到治理地方,也就自己还没问题,李典也可以勉强及格,其他人那可真的是一窍不通,因此对于荀彧和程昱的到来,曹操当真是乐在心里,同时也乐在了脸上。
“文若,你说我若要争天下,当如何是好?”
本来这段对话,应该是郭嘉和曹操之间的对论,虽然在后世已经无人知道,郭嘉给曹操做出了怎样的谋划,可是据说其意义,不下于诸葛亮的《隆中对》。
由此可想而知,这场对论对于曹操的影响究竟有多深远。
如今对论的人换成了荀彧,荀彧的智慧也一点都不比郭嘉差,除了偶尔的迂腐和对汉室的愚忠之外,荀彧可以称得上是三国时代最顶尖的谋士之一了。
“……如今诸侯纷争,互相征伐,主公亦占据一郡之地。
河北袁绍听从逢纪之计,反客为主拿下了冀州,如今正在和公孙瓒相持于界桥。
袁本初四世三公,袁家更是门生故吏无数,征伐河北自然云者景从,主公此时只可与他为友,暂不可与他为敌。
如今主公既据东郡,自当谋求兖州,兖州刺史刘岱不过一文弱书生,黄巾虽退然战乱未平,想来明后年还会复起,到时候主公可趁势席卷兖州,与袁绍暂时隔河相距。”
荀彧淡笑道,在一旁听着的曹操眼见荀彧侃侃而谈,自信非凡,心中也不由得惊喜。
“主公既得兖州,自然要向南拓展。
徐州自古便是粮草丰产之地,如今陶谦老迈,难守徐州,正是主公用兵之地。
淮南袁术,用明曦的话讲,不过冢中枯骨,不足为虑,由此一来豫州亦是囊中之物。
主公携此三州之地,再与袁绍一战未迟。
得胜袁绍,自然可以匡扶汉室……”
曹操听闻不由得抚掌称赞,对于荀彧为他谋划的争霸道路,曹操闻听也觉得心潮澎湃。
自己虽然也小有谋划,可是从来没有像荀彧如此的细致过。
而且从荀彧嘴里说出来的这个计划,听起来也很是可行。
陶谦已老,精兵又在虎牢关下损失惨重,拿下徐州应该不算费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