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薛姨妈事先的明智之举,这一场闹剧只局限在柏杨这个小院子里,知情的自然也就那么几个人。
    虽然其后几日薛姨妈的态度和薛蟠额头上的伤都昭示着肯定发生了什么事,但下人们也就只能自己在心里猜测一番罢了。
    至于知道内情的李奴一家,薛姨妈回去之后就把人送去了庄子上。
    李奴一家说出这件事,对薛姨妈来说是有功劳,但留下他们也是祸患。
    索性打发到外地的庄子上去,就是他们嚼舌根,也不会有人相信。
    不过作为补偿,她提了李奴的父亲做庄头,所以那一家子也没什么不满意的。
    他们本来就怕薛蟠生气起来不管不顾的下手,如今远离了京城,自然就不必担心这些了。
    在他们的设想之中,几年之后,事情淡下去了,自然便是回来的机会。
    不过,薛府的人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这几日,家里的气氛却显然跟之前不大一样了,人人都谨小慎微,生怕出了什么差错,就撞到了枪口上。
    尤其是薛姨妈身边伺候的人,连说话都不敢大声了。
    就连专心埋头跟着嬷嬷学习的宝钗和黛玉,都察觉出了不同。
    黛玉心思细,猜到是薛家家务事,自己这半个女儿不好插手,所以只佯作不知。
    倒是宝钗来请安时,同薛姨妈关门密谈半日,总算从她嘴里问出了虚实。
    ——本来这种事,是不该告诉她的。
    但是薛姨妈也着实是憋得很了,自身又没有主意,加上宝钗素来可靠,最后还是没忍住说了。
    宝钗初初听闻此事,只觉得震惊非常。
    然而细细一想,却又觉得似乎每一个地方都能够对得上。
    从前她就一直觉得,自家哥哥和柏杨相处之间未免过分亲密,有时候连她看了都觉得不妥。
    这两人实则本来也未曾隐藏,许多当时不曾深想的细节,现在回想,竟处处都是蛛丝马迹。
    要问宝钗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她心中感觉自然是十分复杂的。
    要说赞同也不是,这种事不符合她从小到大所学习的纲常伦理,而做出这事的,偏又是她最亲近、信赖甚至隐隐有些崇拜的哥哥和柏杨,若她反对,便是在说哥哥和杨哥都做错了,宝钗却也不愿做如此想。
    “妈这里是什么意思?”
    她忍不住问薛姨妈。
    薛姨妈想起薛蟠的话,不由抹泪道,“我还能如何?左右你哥哥要死要活,就是不肯改了,我难道还能真的逼死他吗?真是冤孽!
    早知如此……”
    早知如此,又能如何呢?
    宝钗见薛姨妈如此,不由劝道,“妈快别说这样的话,以哥哥的性子,若不是遇见了杨哥,还不知会闯出什么样的祸事来,也未见得就比现在更好。
    好歹如今哥哥立起来了,不曾跌了我们薛家门楣。”
    “那又如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将来我去了地下,有什么脸面去见你们的父亲?”
    薛姨妈又哭起来,“我的儿,还有你,此事若是传扬出去,让长公主府知晓,你的婚事……”
    她没有说下去,但宝钗已然明白了。
    长公主府不会要一个名声有失,家风不正的儿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