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城 (第2页)
1文学创造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其主客体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审美价值关系,文学创造的主体—作家首先是审美者,是审美价值的评价者和创造者,而客体首先是作为主体的审美评价对象,作为审美的价值客体。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所构成的审美价值评价体系。
2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感情体验的心理特征,文学创造主体对客体的审视总是以情观物,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去发现自身与对象的情感关系,一旦主体与客体发生某种诗意情感联系时,主体就会对它倾注全部热情。
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文学创作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主要是一种感性活动,主体不以概念为中介而是以形象为中介去连接客体。
并始终不扬弃客体的个别性,不粉碎客体的个别形式,客体始终以具体形象向主体展现自身。
3情感体验和感性直观是文学创造中主体把握客体的特殊心理活动形式。
在文学创造中,主体的情感体验和感性直观是连接主客体关系的纽带。
7、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1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首先是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
,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2在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中,客体处于非主导的、被动的地位。
但是,主体从选择具体客体开始到对具体客体的重塑这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也就是说,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
3文学创造是一种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一方面是课客体的“主体化”
,另一方面是主体的“客体化”
,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
与主体“客体化”
统一就实现了主客体的统一。
文学作品就是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统一并对主客体双重超越的产品。
8、为什么说文学创造中作为主体的作家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1人不是机械的信息接收器,而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存在。
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有意志、有目的的。
人能用“内在的尺度”
去衡量对象和进行生产,就是人能依照自己的需要、目的和意志去衡量对象和进行生产。
这就是创作主体之所以始终处于主导性地位和具有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根本原因。
2创作主体的主导性、能动性、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创作客体的选择上。
创作客体的社会生活,是经过作者体验过后选择的;
3创作主体的主导性、能动性、创造性又体现在实际创造过程中对“具体客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