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1、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话语意味着把讲述内容作为信息由说话人传递给受话人的沟通过程;而传递这个信息的媒介具有言语特性;同时,这种沟通过程发生在特定社会语境中,即与其它相关性言语过程、与说话人和受话人的具体生存境遇具有联系。
    2、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3、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人们的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做意识形态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纠缠在一起。
    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情形。
    4、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
    5、运用“审美意识形态”
    范畴,正是要妥善处理三方面相互协调和融汇的问题:
    1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如何继承和革新本民族的文论传统;
    3如何回应“语言论转向”
    以来西方当代种种文论思潮的挑战。
    思考问题
    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
    答:文学的两种含义是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
    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现在通行的含义是: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2、怎样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是社会结构的—个组成部分。
    社会结构是由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各种要素或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的总体组织,包括两个基本层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
    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各种制度及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总和,包含两个层面: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