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闲谈体
    借鉴明人小品和外国随笔,形成自然隽永、平和冲淡的风格。
    《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蓬船》
    涩味和简单味,选材平凡而别有情趣,也有“中年心态”
    的落寞颓废。
    3“文抄公体”
    30、40年代
    常兼两种文体之美,古雅遒劲。
    《游山日记》《关于傅青主》《无生老母的信息》
    2、其他作家
    1俞平伯
    《杂拌儿》《燕知草》《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朦胧空灵的意境,远离现实的玄理和感伤。
    以旧格调自享。
    2钟敬文
    《荔枝小品》平远清隽的美学追求。
    《荔枝》《茶》《黄叶小谈》咏物小品。
    《钱塘江的夜潮》《太湖游记》情思清朗。
    3冯文炳
    专写农村乡镇的宁静生活和对小人物的同情。
    初以冲淡为衣,小说和散文融合,注重意境。
    后追求朦胧,陷入“废名气”
    。
    二、冰心、朱自清和文研会作家散文
    1、冰心
    “小诗”
    味散文,青年的共鸣和模仿。
    1空灵清丽的风致
    行云流水的文字,倾诉真情的温柔和忧愁,“爱的哲学”
    。
    《往事(一)七》雨中荷花和母爱主题。
    《山中杂记之七——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山与海的对比。
    2文体的自觉追求
    “白话文言化”
    、“中文西文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