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曹操的际遇相似,孙坚、公孙瓒二人也分别崛起于江东和辽西,使得天下诸侯为之侧目。
    如果这个时候他们看不出点什么,也很好理解,毕竟他们都受到了天子的封赏,一时风头正盛,看不出什么。
    当初十七路诸侯会盟,最后只有三路诸侯没有进京请赏,这三路就是曹操、孙坚和公孙瓒。
    正当以袁绍为首的诸侯们为自己得到了封赏而沾沾自喜时,却得到曹操三路诸侯大肆招兵买马的消息,这能不让诸侯么侧目吗?
    袁绍被封为前将军,虽然比他当盟主的时候自封的车骑将军要低一级,但好歹是官方认可的,因此袁绍的名望大增。
    曹操评价袁绍“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
    ,其实袁绍并没有那么不堪,这点前文提到过,至少袁绍也是很懂得礼贤下士的,不过,袁绍的礼贤下士礼针对的是名士,而不是寒士。
    袁绍身为袁家长子,而袁家四世三公,如今袁隗被杀,袁家家主的位置便落到了袁绍的头上。
    不过不得不说“四世三公”
    的名头着实好用,袁绍从洛阳回到渤海还不到一个月时间,藏身于冀州和幽州的名士、猛将纷纷前来投袁绍。
    这其中就有现任冀州牧韩馥帐下的谋士荀谌(字友若)、辛评(字仲治)、辛毗(字佐治)暗中转投袁绍。
    说起荀谌此人,有些人可能不太熟悉,但你只要想想他姓荀,出自豫州颍川,表字还叫友若,与荀彧的表字文若仅一字之差,应该不难想到此人的身份了吧?不错,他正是王佐之才荀彧的四兄,也是集谋略与治政为一身的大才!
    史书记载荀谌投袁绍之后,因为被郭图、逢纪和许攸之流排挤,未得重用,官渡之战袁绍大败后便不知去向,并没有前去投靠在曹操阵营里混得如鱼得水地荀攸和荀彧。
    历史上东汉末年时期的世家确实是人才辈出,颍川荀氏、河内司马氏、琅琊诸葛氏、曹氏、袁氏、孙氏都是如此。
    荀攸、荀彧、荀谌三叔侄的能力本事绝对不输给诸葛亮、诸葛瑾、诸葛均三兄弟。
    要是再加上荀彧的祖父是荀淑,为朗陵令,是东汉末年名士。
    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
    ,与“司马八达”
    不分上下。
    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如今更是担任着大汉司空。
    由此可见,荀家非同一般。
    要说荀攸辅佐刘飞,荀彧投效曹操,荀谌投靠袁绍,未尝没有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意思,这是世家惯用的自保手段。
    君不见历史上诸葛亮辅佐刘飞,其兄诸葛瑾在东吴,而其弟诸葛均则是辅佐曹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诸葛三兄弟,蜀得一龙(诸葛亮,号卧龙),吴得一虎(诸葛瑾),魏得一犬(诸葛均)”
    的说法。
    这里的犬可不是贬义词,而是褒义,表示守成之才。
    说完了荀谌,我们再来说辛评。
    辛评也是颍川人,当初和荀谌一起投奔韩馥而来,袁绍回到渤海之后,他也是慕名转投了袁绍。
    史书记载,袁绍死后辛评继续辅佐袁谭,被这个草包给活活地气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