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人才
“呀!
!”
阿娇翁主发出声低低的惊叫,察觉不妥,连忙以垂胡袖掩口,然后用充满诧异的目光瞪视着眼前的景象……
整个墙壁都被掏空了,用木板作为隔断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空间,放满卷卷轴轴的竹简木简,这完全是一个内嵌式的大书架嘛!
随便抽出一卷,看看捆扎绳上的小竹牌,上面刻写着三个隶书小子《黄帝经》。
放回去,再随手翻翻,从农书到经义到策论,种类繁杂,内容实在不少。
“翁主?”
不知什么时候,路康出现在身后,手上还端着个盘子,盘中黑红花纹的漆杯,其中的饮料热气腾腾。
“多谢,路郎君。”
馆陶翁主接过,却放到一边,只用手中的卷轴比划下北墙,问路安民这么多书他是哪里弄来的?是不是借来的啊?
“非也。”
路康直接摇头:“此咸康所有?”
“安民?”
阿娇大吃一惊。
书籍是昂贵的,非常非常昂贵。
在一个百分之九十人口都是文盲的社会,识文断字是非常金贵的才能;而读书人的时间精力,更是值钱。
竹简木简上的文字都需要读书人一笔一画刻画上去,耗时耗力;书简又非常占地方,容易发霉或生虫,保存起来十分麻烦——总之,哪怕是一本正经的做官人家,存书量通常也没有多少。
如果说,铁匠家有钱可以买得起像样的房产还属于可以接受的事实,而一个匠人子弟拥有这么大数量的书籍,简直是超出理解范围的事!
说出去,绝对没人相信的!
!
感觉到小贵女的怀疑,路康脸红了红,嘴角抿紧:“贵人容禀……家父为匠籍,康则非也。
家父托付名师,授康以诗书……”
“如此……”
阿娇思索片刻,了然地点头。
大汉天子经常会召管民生民事的亲民官入见,专门讲民间发生的近况和趣闻轶事。
官员们在叙述中曾提到过,有些能干的匠人啦商户啦,在生活富裕了以后,多有想办法让儿子脱籍,高薪聘请名师教育,以求将来能有机会光宗耀祖改换门庭。
馆陶翁主随意地抽出一卷卷木简,翻开:“小暑至,螳螂生,鸡始鸣,反舌无声。
天子居明堂太庙,乘朱辂、驾赤骝,载赤旗,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觕,养壮狡。”
“是月也……”
阿娇凝视着面前的少年,越说越慢。
路康几乎是想都没想,就接口说了下去:“……是月也,命乐师修鞀鞞鼓,均琴瑟管箫,执干戚戈羽,调竽笙埙篪,饬锺磬柷敔。
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原,大雩帝……用盛乐。
乃命……百县雩祭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谷实。
农乃登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