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日本海军实力分析 (第2页)
要知道北洋舰队一共才有4000余名官兵。
加上人员的花费,没有350万两白银,徐杰根本就没有确实的把握打赢甲午海战这场至关重要的战争。
而且这一切的前提还是建立在历史估算上。
看着几张写满数据的白纸,徐杰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
350万英镑。
整整2200多万两啊。
而从历史上来看,清政府在甲午战争期间从外国银行的借债也不过2400万两。
发愁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徐杰现在能做到也只有先赚钱,先成名,然后想方设法为与清朝驻4国公使薛福成结交。
进而想方设法进入北洋。
同时还要和各国技术和政界保持一定的联系,为今后的造舰做准备。
至于选择在哪造舰?徐杰还是倾向于在法国和意大利。
为什么呢?第一,英国。
英国为自己造战舰的船台已经不算很充裕了。
还能同时给北洋下水3艘8500吨级战舰?显然不可能。
而且当时英国亲日倾向已经很明显了。
徐杰可不敢保证英国人不会把信息都告诉日本人。
第二,德国。
这么说吧,在德国生产俾斯麦号装巡之前,德国的战舰建造根本没法和英法意相比。
德国给清朝造定镇的时候,意大利已经在造1万3千吨级的战列舰了(航速20.3节!
!
4门343主炮。
但是水线装甲很薄,只有4寸。
是典型的薄皮快速战列舰。
)1895年德国开始建造的皇帝级战列舰也不如意大利93年开始建造的ammiragliodisaintbon级战列舰,所以,徐杰直接无视了德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