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为江山社稷着想,选那些兄长才是最好的,可是,他们偏偏选了当时年仅十五岁的朕。”
    (嘉靖是正德二年九月出生,正德十六年四月登基,这时其实还未满14岁,只是古人一般说虚岁。
    )
    “为何呢?”
    “因为朕是孤家寡人啊,朕的父亲已经亡故,只有寡母在世,没有人可以为朕撑腰。”
    “他们以为朕好欺辱。”
    “为了控制朕,他们先是以皇子礼仪来迎朕,被朕发现,才改用帝王礼仪相迎。
    随后杨廷和与张太后在朕抵达良乡时,便携百官逼迫,让朕认孝宗为皇考,改认亲生父亲为皇叔!
    !”
    “此番践灭人伦之法,朕岂能答应!”
    “且不说此举置父母于何地,朕若以嗣子继位,当名不正而言不顺,从此以后只能听人摆布,但有偏差,必以朕非皇嗣来攻讦朕,让朕颜面扫地。”
    “故,朕拒不受此策!”
    “为使朕屈服,入皇宫时,杨廷和故意让朕从东安门入宫居文华殿,此乃侧门,为臣子入宫所走之路径,朕若年幼无知,从东安门入宫,岂不自认为臣属皇子,登基又岂能顺利?”
    “亏朕机敏,问了袁公。”
    “才避开此劫,从大明门入宫,于奉天殿继位。”
    “可登基之时,他们又开始做手脚了。”
    “登基的诏书被他们改了,改成了‘奉皇兄遗诏入奉宗祧’,何为祧?继嗣也!
    !”
    “此一字之险恶,朕如果未曾察知,便万劫不复。”
    “朕登基之后,次年当改年号,杨廷和给了朕‘绍治’二字,何为绍治?继承而治也!”
    “朕若用此年号,便是承认孝宗为皇考,张太后为母后,此后这朝堂还有朕的位置?张太后自可伙同杨廷和他们垂帘听政!”
    “哪怕朕已经顺利登基,他们仍旧不肯罢休。”
    “以杨廷和为首,百官日夜逼迫,气势汹汹的让朕认孝宗为皇考,朝堂竟只为此一事争论不休,不见国政。”
    “幸有张爱卿进言‘继统不继嗣’,朕与父皇二人才得以保全。”
    “这皇位才名正言顺。”
    “朕一路走来,尽是虎豹豺狼,历经千难万险,但有一步行岔踏错,便是万劫不复,那文武百官,手中高举着皇位,好似那漫天神佛,都来镇压于朕。”
    “可朕,亦不曾屈服!”
    “朕要这天,再也遮不住我的眼,朕要这地,再也埋不了我的心,朕要这漫天诸佛,都烟消云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