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都南京后不久,爱折腾的朱元璋又计划迁都凤阳。
    与长安、洛阳、开封、北平等传统都城相比,凤阳显得特立独行。
    凤阳地处淮河中游南岸,“南是山,北是湾,中间丘陵夹平川”
    ,属于典型的江淮丘陵地带。
    当地“前江后淮,以险可恃,以水可漕”
    ,有一定的建都条件。
    此外,凤阳是朱元璋的家乡,“圣心思念帝乡,欲久居凤阳。”
    洪武二年,凤阳建都如期开工,城墙“高三丈九尺五寸,女墙高五尺九寸五分,共高四丈五尺四寸五分”
    。
    朱元璋要求在城墙关键部位注入铁水,砖瓦采用实名制,以便出现质量问题追查具体工匠。
    凤阳施工六年后,朱元璋前往视察,发现淮西旧部沆瀣一气,鱼肉乡里,于是果断中止了迁都凤阳的计划。
    洪武三年,以徐达为首的西征军,重创盘踞在西北的残元王保保。
    朱元璋大喜,下令将奉元路改为西安府,奉元重镇长安,随之改名为西安。
    洪武十七年,朱元璋下令在西安建造钟鼓楼,采用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最高等级。
    这一建筑,足以证明朱元璋对西安的青睐程度。
    洪武二十四年,监察御史胡子祺上疏陈言:“据百二河山之险,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形胜所在,莫如关中。”
    这封奏疏戳中了朱元璋的痒痒肉。
    于是朱元璋准备派太子朱标前往考察,哪知道此事朱标的身体出了问题。
    为了不让大家知道此事,朱元璋让朱标先行考察杭州,实为外出休养。
    等于身体好一些,再去西安考察迁都事宜。
    哪知道太子薨了。
    迁都西安的计划就此搁置下来。
    陛下一旦决定的事,很难说服他。
    于是,大臣们都保持了沉默。
    陛下还有一个目的,那就看一看极西之地!
    大明的极西之地,不就是在嘉峪关吗?
    而陛下又将嘉峪关封给了三皇孙朱允熥!
    这等于,又是亲征!
    陛下又要亲征,又带上了朱允熥!
    陛下到底是想让谁当储君?
    文武大臣们都有不同的解读,谁也猜不透陛下真正的用意。
    朱允炆的心情起伏不定,皇爷爷究竟是何意?
    自己又监国了!
    但很明显,他不能再动这几个与朱允熥关系密切的官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