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中轴母体,登陆舱还是地球时代建造,一直存放于无氧舱里保存的火箭式飞船,现在它正高速驶向那颗巨大的星球。
    地星不算视觉意义上的蓝星,它看上去颜色挺斑斓的,极北夜区泛着紫红色,向中部推进开始为白色和黄黑色混交,北部为一片土黄,只有中部地区才有大片的绿色,而蓝的海呈一个环形,阳光斜照下来,并非所有环形海都在极昼区,这就形成了地星特有的气候条件,无四季、无昼夜、云层厚,降雨的地方没完没了降,干旱的地方一滴水都没有,最高温度在极北地区,可以达到零上60摄氏度,最低温度在南极点,可以达到零下110摄氏度,南北温差极大,平均的表面温度基本在零下10至零下20度之间。
    如果家园半岛的土壤条件合格的话,在第一个地星年,即地球37日,即可生长出第一批农作物。
    30分钟后,登陆舱抵达大气层最外层。
    “调整飞行姿态。”
    “转向喷口开始调节登陆舱姿态。”
    “喷尾调节完毕。”
    “横向调节完毕。”
    “推进器点火。”
    久未见过的燃料推进剂点火启动,登陆舱喷尾发出幽蓝色的火焰。
    “报告‘郑和’,启动正常!”
    “郑和收到,移交控制权,祝好运。”
    “登陆舱明白,感谢郑和。”
    登陆舱在地心引力的影响下开始向下坠落,火箭始终微调着登陆姿态。
    地星的大气层太厚了,以至于在下落过程中发生严重摩擦,震动使飞船上的人产生了不舒适的感觉,这时妙妙说话了。
    “机械体1号接过控制权,自动驾驶开始。”
    主驾驶员李天宇松了一口气,妙妙的性能是经过两百年完善的,绝对信得过产品,有它驾驶,登陆就稳多了。
    “妙妙!
    谢谢你!”
    李天宇兴奋地大喊,他很久没这样高兴过了。
    “不客气,船长!”
    “我们的历史上将写下,第一批登陆格利泽581g的是四名船员和一位人工智能机器人。”
    “感激不尽,我的船长大人!”
    格利泽581g的大气层相对稳定,没有地球上的对流层,在距离地面15公里时,保险伞拉开。
    “微调姿态,下降中。”
    妙妙开始报告。
    “姿态稳定,主发动机减小功率。”
    “距离地面10公里。”
    “8公里。”
    “5公里。”
    随着数字的一点点减少,不止是登陆舱,还有“郑和”
    号上万双眼睛都盯着这历史性的一幕,越来越多的人流下眼泪。
    盼到了,终于盼到这一天了,漆黑的宇宙中那支撑航星的繁星是那样微弱,但就是这仅有的星点光芒支撑着一代代人走下去,那些曾在地球上生活过,为了人类的未来毅然放弃优越生活的先驱们,今天终于可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了。
    为了后人们,他们选择了冰葬,选择了太空葬礼,他们的残骸飘荡在太空,他们的精神永存!
    随着落地一瞬间的颠簸,飞船稳稳地停在预定地点,正负偏移不超过30米,十分精确。
    “万岁!”
    “郑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