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郑和”
    号的纸面数据,我不禁再一次为它的壮观感到震撼。
    这是我国最高科技的结晶,上千种顶尖技术打造出来的能够飞越星系的远太空航行飞船,巨大的重力舱直径270米,因为在太空可以不考虑阻力,所以飞船的形态根本无所谓,这种非常标准,在从前看来非常科幻的造型已经成了周边市场最抢手的玩具之一。
    我知道,距离启航的那一天不远了。
    “现在该轮到我们头疼了。”
    震撼过后,李泽浩说道。
    我知道他指的是什么,船上最后为了备用,留下了240人,现在是要进行最后的淘汰了。
    “只留160人,要淘汰80人。”
    我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很残酷,但这一天终究要到来。
    “这些人会在下一艘船起航时登上来。”
    我知道李泽浩说这话在安慰我,下一艘船还没影呢,这样的空头支票不好开呀。
    李泽浩看着星舰,叹道:“为了它,我们已经等了10年。”
    “有些人比我们等得更久。”
    那是何教授。
    2062年8月7日,“郑和号”
    宇宙飞船主体完工,预计9月3日,全体正式及预备船员进驻飞船进行适航训练,我和李泽浩提前进驻“超级天官”
    指挥登船行动。
    “何教授看到了吧。”
    李泽浩的语气有些低沉。
    “看到了,完工90%的时候看到了,其实他一直看着天上呢,现在可以安息了。”
    何教授在去年底的时候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他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了一生。
    远太空探索计划可以说是他一手撑起来的,他为了工作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在不该早早离去的时候离开了人世间,我们悲恸不已。
    他的一生是壮丽的,鞠躬尽瘁,国士无双,在临死前能看到自己主持的项目基本完工,也可以合眼了。
    “我们终于要走了,他的在天之灵也可以得到安慰了。”
    李泽浩说。
    “它太漂亮了,我真希望何教授能看到它最后完工的样子,像现在这样壮美。”
    “好啦,别想太多了。”
    李泽浩拍拍我,“准备重力舱测试吧,你的那位老朋友为了这个项目没少奔走,这才能让我们提前完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