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一听到这个很有光彩的母亲是来借钱,大家就纷纷拿钱来给借了。
    然而,诸葛珪拿钱去给了老师后,就一直没有回音。
    几次去问老师下文时,老师总是说,急不得,还得等人家回复才行。
    诸葛珪就是这样的等了几个月,还是没有结果。
    求职一直没有消息,诸葛珪一家人这时才知道,被老师骗了。
    他们想去告老师,又没有证据,告不动人家的。
    只好自认倒霉,丢了钱。
    即使有了证据也告不了老师的,因为他在官场里有很多的熟人。
    诸葛珪不服输,他心里想,我求老师推荐走不通了,我就自己去活动,直接去求当官的人帮忙。
    他就拿了自己的名片贴子去到县长家里去。
    县长看了他的个人简历,赞扬他是个人才,并且说县里正缺一位师爷,问他想不想当师爷。
    师爷就是专门给县长大人抄写公文,这个工作,对于诸葛珪来说,是非常胜任的。
    他在心里想,先当他几年师爷,积攒了银子,再去跑官,买个县长来当。
    于是,诸葛珪就说:“县长能够安排我当师爷爷,真是我三生有幸的了,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大人的恩德。”
    县长又马上说:“这个职位早有几人来竞争了,眼下就看谁出的价前高,就安排谁来当的喽。”
    呵,那时卖官是搞竞标的,谁舍得出钱多谁就能买到那来职位来坐。
    诸葛诖回家又跟娘讲了竞标买师爷职务的一事。
    娘问他,前头的人出了多少银价?诸葛珪讲他从县长口里获知曾有人提出愿给县长40两银子。
    娘就讲为了争得师爷这个官职,我们就要豁出去,出价比别人高,就给县长送去了最高的银50两。
    这笔银就是狠心变卖掉祖上传下来的房子和很多的田地。
    就是因为变卖了祖传下来的家产,才促成我们的诸葛家族从北南迁的原因。
    这是后话先说的了。
    诸葛珪把银子拿去送给了县长的第二天,那个县长又升迁到外地去当更大的官了。
    县长升迁去了哪里,没人知道县长的去处。
    诸葛珪买官一事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买不到官的书生丢了银子,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事后才得知,那个县长是通过“空卖师爷”
    来敛财去买自己更大的官位。
    诸葛珪求职连连受挫,弄得倾家荡产,害得一家人住的是草棚。
    要靠着几块薄田来过日子。
    正当诸葛珪觉得没有希望的时候,山东一带有人响应张角的号招。
    聚众起来反朝廷。
    官府便大许征兵去讨贼。
    诸葛珪的母亲就对他说:“孩儿,我们家里朝中无人,你读书没出路了,你就去从军吧。
    你投了军,就要像先祖的那样奋力杀敌,争取多立功,谋得一官半职,我们一家人才有出路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