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宝年间。
    李隆基怔怔的看着这些回答,双目无神,口中喃喃道:“我大唐不是盛世吗?怎么如此?怎会如此啊!”
    杨玉环被李隆基的突然爆发吓到了,连声喊道:“陛下!
    陛下!”
    “太真你说,国家真的已经落到了崩溃的边缘了吗?朕的选择错了吗?”
    李隆基不断的发问。
    杨玉环如何知道朝政之事,只能不住地安抚李隆基。
    李隆基久久得不到答复,也逐渐冷静下来:“对!
    对!
    这事问你没有,你不懂,你不懂!
    朕要想想,要想想,要好好想想!”
    【至于安禄山为何能成功攻入长安?只能说人家最终能成事的,一般来说本事都不是盖的。
    】
    【古往今来,造反这种事,干的人不少。
    可想要成事,就要能狠的下心。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只打要害,直扑京城,除此之外鲜有能成功的。
    南北朝时期,南方政权更迭数次,都有一个很显着的特点,那就是先入建康者为王,就是这个道理。
    】
    【干造反这种事情,千万别想着要割据一方,观望形势。
    这是历朝历代无数造反的先辈们,用血泪总结出来的经验,你不服不行。
    】
    【远的不说,就说离安史之乱近一点的徐敬业叛乱。
    当时他的谋士魏思温劝他,要高举义旗直指洛阳,徐敬业不听,反落了个兵败身死,遭到天下人耻笑。
    】
    【魏思温说:“明公以匡复为辞,宜帅大众鼓行而进,直指洛阳,则天下知公志在勤王,四面响应矣。”
    徐敬业不听忠言,反倒分兵多路,想要割据江南。
    魏思温见状,叹惜道:“兵势合则强,分则弱,敬业不并力渡淮,收山东之众以取洛阳,败在眼中矣!”
    】
    【果然不出此人所料,徐敬业的叛乱连个水花都没掀起来,就被武则天扑灭,还送了武则天一把刀,让她顺手除去了宰相裴炎。
    】
    【安禄山这边就不同了,可以说这么说,徐敬业有多蠢,安禄山就有多厉害。
    】
    【安禄山是唐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在范阳起兵。
    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攻入洛阳。
    】
    【而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范阳距离洛阳,地图上的最近距离大概是700公里多点。
    换算一下,安禄山率领大军行进,每日行军大约在25公里左右。
    】
    【这是什么概念,古代日常行军,一日也不过是20公里左右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