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桓温为何没能篡位 (第2页)
】
【在当时桓温如果想要更进一步。
那就要像曹操一样,用巨大的军功来让门阀闭嘴,可面对北方这种局面,桓温也只能空叹一声,无可奈何了。
】
【再一个就是后代的问题,桓温一共有五个儿子和四个弟弟。
不知道是不是他们桓家的特色,在这之中,最有才能得都是最小的孩子。
最终追封桓温为帝的是他最小的儿子桓玄,四个弟弟中,最优秀的也是最小的弟弟桓冲。
】
【司马家族就和桓家不一样,二代中才能最显着者是老大司马师和老二司马昭,三代中才能显着者也是老大司马炎和老二司马攸。
】
【桓温早就看出来长子桓熙不是保住家业的明主,因此在临终前将家族的权力交给了幼弟桓冲。
】
【但桓熙完全没能理解老爹的用意,觉得这份家业为何不给身为长子的自己,反而交给自己的弟弟,这是何道理?因此桓熙密谋联结二弟桓济和三叔桓秘,准备杀死桓冲夺权,结果不出意外的被桓冲识破,桓熙被桓冲迁移到长沙软禁终生。
说明桓温没有看走眼,桓熙果然干不了大事。
】
【彼时桓温幼子桓玄刚刚五岁,让弟弟接班在当时看来是最好的选择了。
】
【但是虽有桓冲接班,但其余的亲族个个不堪大用,在篡位这个事情上,这是个巨大的问题。
篡位,就是要把所有关键的位子上都换成自家人,且要保证有一个有能力的接班人保证政权的平稳交接。
】
【桓温自己的儿子不堪造就,无奈他传位给桓冲,但桓冲再亲那也只是弟弟,不是儿子,不能自己努力了一辈子,临了被弟弟摘了桃子吧,尤其是天下的传承。
】
【桓温的虽然把权力交给了桓冲,但他南郡公的爵位还是给了五岁的桓玄。
也就意味着桓玄才是桓温真正指定的接班人,桓冲再能干也只是个过渡的,权宜之计罢了。
】
【没有司马师这样能力出众、年富力强的长子,桓温想要篡位困难重重。
当年司马懿之所以选择灭了曹爽三族,而不是交还权力当周勃第二。
恐怕也和他长子司马师能力出众不无关系吧,司马师的才能让已经是古稀之年的司马懿,动起了改朝换代的歪心思,不惜冒险也要在七十高龄为子孙铺路。
】
【最后便是桓温时运不济了,他所处的时代真不是篡位的最佳时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