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蜀汉的机会 (第2页)
确实有些意思。
】
【如果孙权没有短视背刺关羽,原本的历史应该就是趁着曹操新丧,孙刘东西两路进发,刘备这边攻襄樊和关中,孙权击破合肥,最终在瓜分曹操地盘后,孙刘两方再来一场东西决战,决出谁才是真正的真命天子。
】
【为什么孙权偷袭荆州时短视呢?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南北对立的局面,南北朝时期、隋末乱世、五代十国等等,在这些乱世中无一不是由北方政权统一北方,再南下灭掉南方。
如隋灭南陈、唐灭萧梁(隋末后由萧铣短暂复活的南梁)、北宋灭南唐。
这些无一不说明了在南方尚未开发完成之时,北方对于南方巨大的经济和人口优势。
唯一一次以南统北的古代战争就是开局一个碗的大明,到了朱元璋那时才真正的算是南方开始对北方有了经济和人口上的优势,这也是建立在北方已经经过多次大战的基础上。
】
【因此对于所有致力于进取天下的雄主来说,任何不旨在削弱曹魏的行为都是战略短视,更何况还是去削弱自己队友了,这就是在慢性自杀。
如果不及时削弱曹魏,就算整个南方包括益州也是孙权的,他也根本敌不过北方的曹魏,历史已经无数次的证明了这一点。
】
【在当时那个年代,孙权想要取得天下只有向北,因此他才会几度去攻打合肥,一切的行动都是为了取得北方。
】
【还有说法是孙权完全没有必要去便宜了刘备,坐视刘备壮大。
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天下有变不仅对刘备有利,对孙权也有好处,这是孙权整个权力生涯中最好的战略机遇,没有之一。
】
【如果关羽没死,那在曹操死后,刘备一定会出秦川,关羽也会在荆州方向打配合,而刘备的战略目标一定是政治意义最为重要的雍凉,因为那里有长安,有大汉的都城。
而关羽这一路只会是偏师,并非主力部队。
】
【这时孙权只需要趁着曹魏主力被刘备吸引的时机,出兵江淮,拿下青州徐州,与刘备互相配合,又互相争斗,有很大机会能拿下一部分中原。
】
【由于北方对南方的巨大经济和人口优势,削弱曹魏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孙刘两家共同的战略目的。
至于两家翻脸的时机,应该是彻底打进曹魏腹地河北之时,到那时孙刘两方已经和曹魏互有优势,三家合纵连横,相互之间都有机会一统天下,不比孙权给曹丕低头,换个大魏吴王的称号好吗?】
【实际上,就算刘备如此败家,蜀汉仍然有机会的。
丞相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如果能成功的拿下陇右,那整个长安都将在丞相的兵锋之下,曹魏将被迫要在长安囤积重兵,后勤压力很大。
虽然不能肯定这样就一定能击败曹魏,复兴汉室,但总比原本的历史要好上很多。
丞相不必再由益州自汉中运粮草,陇右能就地屯田和曹魏对峙,就不会出现后面几次北伐,迫于后勤无奈退兵的惨淡下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