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后来李显的太子李重俊因为看不惯李显的皇后想做武则天第二,愤然发动政变,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他还是成功的从物理意义上消灭的武三思父子的肉体,武家从此开始衰落。
    但这些就是武则天所不能控制的了,她能把控住李显登基后的政治格局,保住武氏不失权位已经说明武则天的厉害了。
    】
    【题外插一句,李家宫廷政变的基因从李世民开始就种下来了,皇位的传承没几次是正常有序的,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宫廷政变,这老李家是真正武德充沛。
    】
    贞观初年。
    李世民看向李承乾,他到现在都不明白李承乾为什么会造反。
    房玄龄看出了李世民的担忧,说道:“如今太子尚且年幼,细心教导,想来定能承继社稷,陛下不必忧虑。
    况且如今有此神迹在此,陛下为千古一帝,想来日后定会有太子殿下之事,到那时在仔细防备便可。”
    李世民想想,目前也只能如此了。
    他自己是政变上位,登基之初就定下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就是为了让后世子孙不要学他,以保证政权的稳固。
    现在他看到后世没几次皇位是传承有序的,心中的感情可想而知。
    【而在武则天决定最终还政李唐之前,朝中的李武之争就已经斗的很激烈了。
    】
    【武则天姓武,由武三思等人继承权力意味着武周王朝的延续;如果由李显继承皇位,则意味着武周王朝的结束,李唐王朝的复辟。
    】
    【武则天本人的内心也非常烦恼,她既不想武周结束,又不想传位给侄子。
    至于让儿子改姓武,那就是哄人的,武则天肯定知道,即使改了武姓,在她死后儿子也能改回李姓去。
    】
    【武则天年轻时父亲早逝,她的母亲杨氏是武士彟的续弦,因此武士彟的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对武则天母女很不好,直到最后把她们逼回了长安。
    因此武则天心中是有对这两个哥哥的恨的,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就把他两个哥哥流放了。
    后来直到自己需要武氏外戚来帮助稳固权势,才召回了哥哥的儿子,也就是武承嗣和武三思等人。
    因此对于传位武家人,武则天内心难免心有芥蒂。
    】
    【之后营州之乱的爆发,让武则天看清了局势,内心的天平开始逐渐向李唐倾斜。
    】
    【万岁通天元年,因营州都督赵文翙暴虐无道,松漠都督契丹人李尽忠和旧城州刺史孙万荣起兵反周,攻陷并占据了营州,十日间集结了数万军队,进而围攻檀州。
    】
    【而叛军打出的旗号是“还我庐陵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