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武则天不同于前两位,她称帝的依据之一就来源于佛教经书《大云经》,因此她为了舆论的影响也必须大肆宣传佛教。
    于是武则天下令天下各州置大云寺一所,使得寺院的数量大大增加。
    有唐一代州的数量虽有增删,但是大致都保持在了三百多个的水平。
    也就是说保守估计,全国寺院数目都增加了三百多个。
    实际上上有所好,下必行焉,全国各地等着拍马屁的人不知增建了多少所寺院呢。
    】
    【不只是寺院增加了,僧人也增加了不少,狄仁杰在《谏造大像疏》说“逃丁避罪,并集法门。
    无名之僧,凡有几万,都下检括,已得数千。”
    ,由此可知,仅仅在洛阳一地搜检出的无名僧众就多达数千人,放大到全国,僧人总数可想而知。
    】
    【这么多的僧人,说明当时的大量的社会劳动力和社会财富开始流向了寺院僧众,这就必然意味着国家可掌控的收税群体的减少,可用的土地资源也进一步减少。
    】
    【而盖了寺院就要铸佛像吧?用什么铸造呢?那肯定是铜最能表达自己对佛祖的敬奉之心了。
    因此不止民间,武则天本人都各种消耗财力用于宗教活动,铸造佛像,建造明堂等等活动消耗了大量的铜。
    使得武周时期一直有很严重的钱币问题,市面上恶钱泛滥,甚至钱币问题一直延续到唐玄宗时期都没能更好的解决。
    】
    【佛教教义本身是好的,导人向善,但是由于佛寺本身不缴纳赋税,甚至还会雇佣佃农耕种,导致以佛教为首的土地兼并一直无法抑制。
    而且佛寺本身吸纳了不少青壮年,使他们脱离社会生产,更是使得国家衰落。
    因此唐朝后期才有了唐武宗灭佛,为唐朝再续了一波命。
    】
    【当然,国家的问题并不能完全归结到佛教身上,治理国家最终还是要看统治者和官僚集团的努力,但是武则天时期佛教占用的大量的社会资产是不争的事实,也为后来唐朝的问题埋下了祸根。
    】
    唐初武德年间。
    李渊得意的说道:“我李家上传子老子,本是道教后裔,尊奉道教抑制佛教更是于国有利,如此看来这亦不失为是一项善政啊。”
    又看向李世民和李建成说道:“你二人不论何人继位,一定要延续朕的政策,不得更改。”
    李渊之前听光幕说最后继位的二儿子李世民,就知道他们还是兄弟相残了,但又听说李世民被后世称为什么千古一帝,心中又犹豫到底该让谁继位,这才说出这样的话来。
    李建成心中不忿,他本是太子,为何李渊来了一句不论何人继位?置他这个太子于何地?李建成心中暗下决心。
    李元吉在一旁听着,心中也在盘算,父亲从来就没有把自己看在眼里,他们二人继位,不如让我继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