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武则天为何能称帝 (第2页)
实际上这个称号对李治没有任何作用,他已经是皇帝了,已经是最高的那个人加个封号好处实在有限,没有必要。
但是对于武则天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要知道皇帝又称天子啊。
】
【不要觉得这些名头的变动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古时候对于名的看重是我们现在不能比的。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
正是如此。
孔子也说过“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
名头的变动就对人们的内心下了暗示,接受之后的事情就更容易了。
】
【接下来武则天就开始拿谶纬和祥瑞说事了。
自从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提出后,历代帝王为了获得自己政权的合法性都会炮制一些图谶和祥瑞,以宣传自己帝位是上天授予的。
】
汉武帝时期。
“此言一出,你那套理论不可再用了啊。”
刘彻对董仲舒说道。
董仲舒面色难看,但是刘彻倒是好像不太在乎。
【我们熟悉的如“代汉者当涂高也”
的谶言为曹丕篡汉找到了法理依据,曹丕命人查阅无数典籍,最后写出一篇2000多字的长文,文中认为宫殿祠庙前面通常都建有两个高大的台子,台上有楼观,在两台之间留有空阙的地方,所以这种建筑称“双阙”
,它们都很高大,而“魏”
字的意思就是高大,《周礼》有“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
,《淮南子》有“魏阙之高”
,许芝认为“当道而高大者魏”
,“涂高”
真正指的就是曹魏。
】
东汉末年。
曹操看到曹丕篡汉心情是极为复杂的,他并非一开始就是要取代汉室,时局如此他也是一步一步才走到这个位置上的,现如今他已经没法再退下去了。
曹操看着曹丕说道:“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下面文臣武将互相对视,都默不作声。
周文王是谁,他的儿子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周朝。
而周文王在的时候,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仍然臣服商朝,曹操此话,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可以看出来,这种说法完全是强行解释,十分牵强,但正是因为统治的需要,所以这种谶纬之说得以发展开来。
隋炀帝时期又有“李氏当为天子”
的谶言,隋炀帝因此杀了李穆一族。
后来李密起事也是借助的这条谶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